西漢都城在哪里
西漢與東漢(后漢)合稱漢朝,是中國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稱皇帝,定都洛陽,后定都長安。
炎漢建立
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大軍行至汜水之陽(今屬山東定陶)時,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等諸侯王聯合上書,請求劉邦稱帝。這幕“上皇帝尊號”的喜劇導演的雖然就是劉邦本人,但表面上他還要裝模作樣地“推讓”一番。經過如此這般地表演,劉邦才答應:“諸侯王幸以為便于天下之民,則可矣。于是,二月初三在“汜水之陽”的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稱帝,建國號為“大漢”,史稱西漢。
定都過程
汜水之陽的定陶,只是劉邦即帝位的臨時地點,漢的國都原在櫟陽。楚漢戰爭結束后,關東廣大地區都統一在漢王朝之下,若仍在櫟陽建都就不妥。于是高帝五年(前202年)五月,劉邦本來想定都洛陽。但僅僅一個月,有前往隴西戍邊的齊人婁敬,路過洛陽時求見劉邦。他向劉邦指出:應定都關中。婁敬詳細地分析了將國都定關中的好處。他指出:洛陽附近“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而關中不僅地勢險要,物產豐富,“左肴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而且宜于對廣大的關東地區進行控制:“陰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婁敬的分析,使劉邦下定決心,立即拜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氏,當天即下令定都關中。
劉邦車駕由洛陽入居關中。開始仍在櫟陽舊都“治櫟陽宮”,同時命少府陽城延在原秦都咸陽以東的長安鄉建筑新宮,至高帝七年(前200年)二月,始具規模,首都從櫟陽遷往長安。從此以后,長安成為全國政治中心。以后的事實證明,西漢遷都關中的措施是有利于地主階級統治的。再加上西安靠近長城,有利于抵御匈奴和開拓疆域,并且由于關外各諸侯勢力狼牙交錯,定都關中也有利于控制天下,因此,西漢定都關中是正確的。
東漢時期,長安依然為西京,所以,兩漢期間,長安一直作為都城存在。
延伸閱讀:
洛陽市(拼音:Luòyáng),位于中國河南省西部,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2011年被聯合國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稱號,絲綢之路東起點,有十省通衢之稱。洛陽最早建成于夏朝(二里頭遺址),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13個朝代在此定都,定都歷史有1529年之久,因此有“十三朝古都”之稱,與西安、南京、北京并列為中國四大古都,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它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和核心?,F代的洛陽以洛陽牡丹、龍門石窟和白馬寺等歷史文化遺產聞名,被稱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陽全境總面積15,230平方公里,現下轄八縣一市六區,是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
長安,意為“長治久安”,現今西安城的舊稱,從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及政權建都于長安,總計建都時間1077年,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都城。列中國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外國人稱之為胡姆丹。其地點由于歷史原因有過遷徙,但大致都位于現在關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陽附近。
在這些朝代中,曾經建都長安的漢朝與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強盛的時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和國務院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