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漢大臣孔光介紹
孔光,字子夏,魯國(今山東曲阜)人??鬃邮拇鷮O,中國西漢大臣。以明經學,不到20歲被舉為議郞。他為官嚴守秘密,堅持原則。曾任御史大夫、廷尉,于法律頗為擅長。一度罷相,后又復職。公元5年(元始五年),孔光病故。下面是中國西漢大臣孔光介紹。
人物生平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孫。經學尤明,年未二址。舉為議郎??锖馀e光方正,為諫大夫。坐議有不合,左遷虹長,自免歸教授。成帝初即位,舉為博士,數使錄冤獄,行風俗,賑贍流民,奉使稱旨,由是知名。光以博士選高第為尚書,明習漢制及法令。上甚信任。轉為仆射、尚書令。詔令以其周密謹慎,未嘗有過,加諸吏官。遷諸吏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給事中,領尚書事、后為光祿勛,復領尚書事,諸吏給事中。共典樞機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問,據經法以心所安而對,不希指茍合;如或不從,不敢強諫爭,以是久而安。有所存舉,唯恐其人聞知;沐日臨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有人問光:溫室省中樹皆何木?光嘿不應,更答以它語,其不泄如是。后徙為御史大夫。
綏和元年(前8)二月,成帝詔儀立皇太子。光主張立中山王,結果以議不中意,左遷廷尉。綏和二年(前7)三月,孔光為宰相,封博山侯。哀帝即位后,傅太后欲與成帝母俱尊稱號,群臣多順指。唯師丹與孔光持異議。哀帝難違大臣正議,又內迫于傅太后,遂策免師丹。朱博代為大司空。傅氏在位者與朱博共毀譖光。數月后遂策免。上丞相博山侯印綬,罷歸。后復征為光祿大夫,數月,為御史大夫。
元壽元年(前2)二月,復為丞相,復故國博山侯。明年,定三公官,改為大司徒。后徙為帝太傅,旋為太師。元始五年(5)四月死,終年七十??坠庾杂纂S父徙居長安,聰穎好學,通經學,年未二十即舉為議郎。后光祿勛匡衡推舉其為方正,入朝任諫大夫。他性格剛正,直諫無忌,常不合元帝之意,被貶出朝任一小官,后辭官回家收徒講學,所教弟子多數成就為博士、大夫。成帝即位,舉為博士,幾次到各地檢查冤獄,教化風俗,賑濟災民,后遷為仆射、尚書令、御史大夫。綏和二年(前7年)又升為大,繼而拜為丞相,封博山侯。哀帝劉欣即位,封為千戶。后因在朝中力主扶正除邪,傅太后指使親信加以詆毀,被罷免還鄉??坠饣剜l不到一年,朝中接連換了三位丞相,廷議皆不如孔光。
元壽元年(前2年)正月朔日有蝕,十余日后,傅太后駕崩,哀帝問光日蝕事,光以“日者眾陽之宗,人君之表”相答,并告誡哀帝:“放遠讒說之黨,援納斷斷之介,退去貪殘之徒,進用賢良之吏;平刑罰,薄賦斂,恩澤加于百姓,誠為政之大本,應變之至務也。”哀帝又令孔光入朝,授光祿大夫,不久再拜為丞相。他與大司空何武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規定逾限者歸官,以緩和激化的階級矛盾。因遭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施。哀帝死后,平帝劉衎年僅9歲,由太皇太后臨朝稱制,政事盡委于大司馬 王莽??坠獾⑿挠胁粶y之事,上書請求辭官回鄉。于是,按王莽之意拜孔光為太傅。次年拜為太師。后稱病辭職。元始五年,孔光病故。太后令諫大夫持節護喪,公卿百官吊唁送葬。謚“ 簡烈侯”。
軼事典故
堅持原則
孔光“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問,據經法以心所安而對,不希指茍合”。在法律和政策的許可范圍內行事,不破壞成規,堅決維護原則,這對一個尚書來說,自然難能可貴。而皇帝有事提問,孔光總是引經據典及按照法令要求,用自己心中認為是正確的話來回答,從不希圖茍且迎合皇帝的意圖,這種堅持真理、不阿諛奉迎的品格,無疑更值得肯定和稱道。
作風嚴謹
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代孫,西漢成帝時,他擔任西漢尚書令,掌管樞機十多年,有眾多可稱道的事。愛讀古代詩文的人,對“溫樹”、“溫室樹”這個典故大概不會陌生,如“欲言溫樹三緘口,閑賦宮詞八斗才”(唐·徐夤《獻內翰楊侍郎》詩);“詔下初辭溫室樹,夢中先到景陽樓”(唐·劉禹錫《送李仆射赴鎮》詩);“忠慎有逾于溫樹”(《金石萃編》卷四十八《褚亮碑》);“古人不言溫樹,何足稱也”(《隋書·李德林傳》)。這個典故便是出自《漢書·孔光傳》。史書上說孔光“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騿柟猓?lsquo;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光嘿不應,更答以他語,其不泄如是。”不泄露朝廷機密,是歷代統治者對尚書的一條最基本要求,古代的絕大多數尚書,對此也是嚴格遵守,認真照辦的。但像孔光那樣,在閑談中家人問他長樂宮溫室殿旁種的是什么樹,他都默然不應,或回答些其他的話加以搪塞,保密意識如此之強,遵守制度如此嚴謹周密,還是不多見的。這就難怪古代的文人喜以“溫樹”、“溫室樹”用為居官謹慎、言語不泄的典故,寫進他們的詩文中了??坠鉄o疑是古代尚書保密意識強的一個典型。
剛正不阿
孔光“不結黨友”。攀權附勢,結黨為援,是古代官場內的普遍現象,當然是一種腐敗行為??坠獾母赣H孔霸是一代碩儒,早年也做過博士,后來成了皇太子的老師,漢元帝即位后被封為褒成君??坠庾约旱膶W生也遍布朝野。他既是“名父之子”,自己又“進官早成”,要在朝中拉幫結派,建立一個小宗派團體,是極為容易的事情。然而他“性自守”,既“不結黨友”,也不“有求于人”,這當然也是值得稱道的??坠庵档梅Q道的事當然還有。如他向皇帝提了意見或建議后“輒削草稿”,不“章(彰)主之過以奸(求)忠直”?;实塾腥秉c或過錯,尚書能予以提醒,這本身就值得稱道;而提了意見后即銷毀文稿,不顯示自己高明和不貪求忠直的名聲,當然更值得稱道了??坠鈸紊袝蜕袝?,負責中央機要事務十多年,后來兩次擔任御史大夫(副宰相),兩次出任宰相,又分別擔任大司徒、太傅、太師,歷三世(漢成帝、哀帝、平帝),居公輔位前后十七年,被封為博山候。他生前封候拜相,死后備受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