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西漢歷史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后出現的朝代。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東漢西漢歷史,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漢朝歷史·簡介: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后出現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啟后的重要關鍵地位。
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9年)與東漢(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亦有以東漢與西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西漢為漢高帝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有王莽短暫自立的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
東漢西漢歷史·西漢
秦末天下大亂,因為秦國嚴苛的法律、沉重的勞役賦稅,人民普遍對秦政府不滿,陳勝、吳廣首先發動的農民起義席卷全國,隨即,全國的豪強地主和六國的舊貴族趁機割據地方,而劉邦和項羽也在這時登上歷史舞臺。
項羽的叔父項梁是原楚國將領,利用時機起兵反秦,他找到一個小孩,號稱是楚王的后代,立為楚懷王(后為楚義帝),以楚國的名義號召原楚地的人民支持其起兵。同時,身為沛縣泗水亭亭長的劉邦在沛這個地方起義,在途中遇上項梁,便加上其軍隊。
西元前206年10月,劉邦軍首先進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但是,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勇冠三軍的神勇,一舉殲滅秦軍主力,成為了各路義軍事實上的統帥。巨鹿之戰后,項羽軍隨后也在12月進入咸陽,并很快掌握大權。他殺掉了秦王子嬰及義帝,自封為“西楚霸王”。憑借自己強大的武力進行統治,分封諸侯。他將劉邦封在蜀地,且將劉邦的國號定為漢。
不久,劉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頓軍隊對項羽進行進攻,前期處于弱勢和被動挨打的局面。不過,雖然劉邦的軍事才能不能與項羽相提并論,但劉邦善于用人,他重用蕭何、張良、陳平等謀士為他效力。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項羽重用的將領韓信,正是韓信出色的軍事才能使局面逆轉。在最后的垓下之戰中,劉邦打敗項羽,使項羽逃至烏江邊自刎而死。
前202年,劉邦稱帝,建國號漢。五月定都長安,西漢正式建立。
東漢西漢歷史·東漢
東漢王朝始建立于公元25年(建武元年),在名義上存在到公元220年(獻帝元康元年)。
公元25年,劉秀在綠林軍的協助下,以武力擊敗了篡位的王莽,奪得帝位。劉秀身為西漢皇族,故仍定國號為漢,但建都洛陽,年號建武,是為漢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實施的舊政策,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權限;廢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 到公元一世紀中葉,經過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這一時期被后人稱之為“光武中興”。
公元89年,漢章帝薨,由年僅十歲的和帝劉肇即位,年號永元。因和帝年幼,統治權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竇氏與其兄竇憲之手。竇氏的專權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滿,和帝于公元92年與宦官鄭眾等人合力誅滅竇氏, 鄭眾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來越甚地參與東漢的政治統治,加之自和帝劉肇以來歷代漢帝都寵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靈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間,宦官的權利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形成東漢王朝后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格局。
公元189年,靈帝駕崩,何太后臨朝。當時皇宮內宦官專權,涼州董卓率兵入洛陽,廢皇子劉辯,殺何太后,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事實上獻帝即位后并無任何權利,董卓獨攬大權,殘暴專橫,使得各地官吏紛紛舉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諸強割據的局面,統一的王朝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后,獻帝又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獻帝讓位,東漢王朝宣布滅亡,繼之而來的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
東漢王朝在統治上沿用了許多西漢的方針與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調整與改革,使之更加適于當時的社會狀況。在東漢前期,政權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勢力的融和,使國家趨于穩定,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平。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張的制造技術,使我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同時造紙術也作為我們熟悉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流傳至今。東漢對后世的另外一項貢獻是制陶業的發展,它使中國徹底脫離了青銅時代的材料束縛,把一些以前為豪門貴族專有的用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方面,以張衡為代表的東漢學術界,有著很高的成就;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制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制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他創造的“五禽戲”是我國第一套體操性質的健身活動。到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為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貌。
東漢王朝前后歷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