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的人物生平
作為大韓民國的建立者及首任總統,李承晚本應深受韓國人民的愛戴,可事實卻正好相反。說李承晚的一生是充滿罪惡的一生也不為過,那么,李承晚究竟做了些什么,讓他在韓國歷史上如此臭名昭著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承晚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李承晚生平
1875年生于韓國黃海道。幼年入私塾學習漢字和儒家經典。
1894年進入美國衛理公會在漢城(首爾)創辦的教會學校——培才學堂就讀。在這里,青年李承晚學會了英語,并接受了__信仰和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影響。畢業后的李承晚迅速投入社會活動,參加了“獨立協會”并擔任韓國第一家近代報紙《獨立新聞》的英文版主筆。
1897年,李承晚因抨擊時政和鋒芒畢露的改革思想被捕入獄。在獄中,勤奮的李承晚編撰了韓國歷史上第一部《韓英詞典》。
1904年出獄后,李承晚在教會的資助下赴美國留學,先后就讀于喬治·華盛頓大學、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
1911年在普林斯頓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個在美國榮膺博士頭銜的韓國人。
1912年曾短暫回國,以傳教的名義鼓吹獨立思想,被日本殖民當局驅逐出境。此后,李承晚僑居美國夏威夷,在當地僑民中積極從事獨立運動,成為聲名煊赫的獨立運動領袖。
1919年,韓國的民族主義者在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遠在美國的李承晚被缺席選為臨時政府總統,隨即代表臨時政府赴法國向巴黎和會遞交韓國獨立請愿書。之后,李承晚曾赴上海宣誓就任臨時總統,旋因與臨時政府其他成員不和,被聚集在中國的年輕一代朝鮮民族主義者趕下領導崗位,遠走美國。從此一直在美國從事獨立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極力要求同盟國允許朝鮮獨立。
1933年在紐約同奧地利人弗蘭西斯卡·端娜結婚。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回到朝鮮,70歲的李承晚回到漢城。
1948年大韓民國(南朝鮮)成立,隨著溫和派的主要領袖被暗殺,他新組成的政黨在南朝鮮的選舉中獲勝。當選為首任總統。1952、1956和1960年連選連任,其中1960年鬧出與死人競選的笑話。他實行獨裁統治,不容許人民反對他的政治綱領,清洗國民議會,宣布反對他的進步黨為非法,并以叛國罪名處死進步黨領袖。他執掌、鄉長和警察局長的任命權。盡管實行獨裁政策,他在1956年卻未能阻止反對黨領袖當選為副總統。
李承晚極度好戰,以“北伐統一”為號,并引起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戰時肆意處決“政治犯”。
1960年韓國學生舉行“四·一九”民主大示威時傷亡甚眾,因而群眾紛紛要求李承晚下野。國民議會一致投票支持這一要求。1960年4月26日,李承晚發表下野聲明,從而結束持續12年之久的獨裁統治,再度流亡美國夏威夷。1965年病死于夏威夷,享年90歲。
李承晚簡歷
李承晚(1875年3月26日-1965年7月19日),1875年3月26日生于黃海道平山郡,原名李承龍。大韓民國(舊稱南朝鮮,現簡稱韓國)第一至三任總統(1948年-1960年)。李承晩是大韓民國的建立者,一生奉行專制。在下臺前的最后幾年,他玩弄手段,在總統競選中大肆舞弊,引發了全國范圍的學生抗議。面對壓力,他最終選擇流亡到海地。1965年,在當地默默去世。
看了“李承晚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歷史人物純貞孝皇后簡介
2.金城戰役發生的背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