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教訓》讀后感兩篇
歷史的教訓紀錄的是所謂“國會縱火案”。保加利亞共產黨領袖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英勇斗爭,揭露法西斯以誣陷共產黨人縱火為借口、屠殺共產黨人的真相。下面是《歷史的教訓》讀后感兩篇。
《歷史的教訓》是杜蘭特夫婦代表作。杜蘭特夫婦化了50年時間寫作了《世界文明史》,是舉世公認的傳世經典,作者因此獲得了1968年“普得策獎”和1977年“自由勛章獎”,1968年在此巨著的基礎上,出版了《歷史的教訓》,通過提綱挈領的線條,勾勒出歷史與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關系,體現了對人類歷史的宏觀總體思考,到處閃耀著歷史學家的睿智的思想光芒。
本書啟迪改革中的國人:縱覽人性改變國運的遺痕,洞察財富聚斂分流的軌道,沉思道德塑造社會的力量。
本書為中央紀委監察部官方網站2015年首推圖書,向全國黨員干部、公務員、機關團體推薦閱讀。
《歷史的教訓》精彩論點
社會的基礎,不在于人的理想,而在于人性。人性的構成可以改寫國家的構成。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性又改變了多少呢?從理論上講,是一定會有所改變的,自然選擇就已經假定了它既會作用于生理變化,也會作用于心理變化。然而,就已知的歷史來說,人類的行為卻又并未發生多大的改變。
我們兩倍、三倍甚至百倍地提升運動速度,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精神變得更加懈怠,擁有雙腿的我們,每小時能夠移動 2000英里,但我們始終不過是穿著褲子的猴子。
文明是合作的產物,幾乎所有的民族都對此有所貢獻;這是我們共同的遺產和債務;受過教育的心靈,都會善待每位男女,不論他們的地位多么低下,因為每一個人,都對所屬種族的文明做出過創造性的貢獻。
些抗拒改變的保守派,與提出改變的激進派具有同等價值——甚至可能更有價值,因為根須深厚比枝葉繁茂更加重要。新的觀念應該被聽取,因為少數新觀念可能有用。但新觀念必須經過異議、反對以及輕蔑的研磨,這也是對的。這是新觀念被允許進入人類賽場之前必須存在的預賽。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這種(財富的)集中程度可能會達到一個臨界點,眾多窮人數量上的力量與少數富人能力上的力量勢均力敵,此時不穩定的平衡便會造成危險局勢。歷史對此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或者是通過立法,用和平的手段重新分配財富;或者是通過革命,用暴力的手段強行分配貧困。
因為人類熱愛自由,而在一個社會里,個人的自由是需要某些行為規范約束的,所以約束是自由的基本條件;把自由搞成絕對的,它就會在混亂中死去。
《歷史的教訓》讀后感
用幾天的零碎時間,讀完了這本書。在讀之前于網上略知一二,被譽為不錯的暢銷書,是這些年來組織思想意識教育可讀性,與生活實際貼近性較強的生動書籍。這次“書香江北國土”讀書活動中也推薦了該書,于是讀之。
書中共計24個小段文章,易讀,可讀,作者的借古論今,基本收放自如。選取的歷史事件有眾所周知,有不為大多數所了解的挖掘,體現了作者知識的深度,特別是站在憂國憂民的角度,體現了其不凡的思想高度和認識,真正體現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另外,文筆通俗,娓娓道來,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正向思想讀物。
閱之,可知中國社會之現狀是歷史論回的規律,作者重點還是圍繞如何為官一方,如何看待當前的反腐,如何理解黨的反四風必要性,以故事的形式,說明了當今社會的一些思想現狀,而這種思想意識于國家和民族來說,是對是錯以歷史為鑒,是不錯的選擇。然而,面對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變化,上觀中華幾千年歷史,歷代歷朝,什么才是符合中華文化發展的長久之道,是值得我們思考和結合為之上下而求索的。顯然,在取得經濟上的突破后,需要我們靜下來思考,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的不足,如果依然讓功利占居首要位置,我們將會是歷史的罪人,幾十年的快速發展,需要慢下來思考,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是理論規律的必然。
從思想上來說,感觸較深的有《誰是最快樂的人》——快樂源于本真,發乎自然。因為舍棄,可得到內心的安寧,因為奉獻,可受到人們的尊敬,人生可充滿陽光,這是只是索取的人少有緣能享有的。
記下了雍正帝“俯仰無愧于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和慈禧不凡的畫藝,從而造就了一個朝代不同的結局。為人民謀福是要有付出的,如果保持社會良性的持續的發展,是一個難題,可能在一個階段成功,可能在一個階段失敗,歷史的輪回幾時結束,人類總是用一回又一回的經驗和教訓來尋找,我們總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走過后,又是什么呢,自有后人評說,自由歷史雋刻。
歷史,只區區百年,一個東方落后的國家,轉變成為一個可以在世界舞臺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國,于歷史來說,只是一瞬,卻需要許許多多的生命去實踐,去換取。1915,我們的組織還沒有成立,1965,我們還是為溫飽而發愁,2015,我們卻發現自己解決溫飽后,我們有了太多不亞于一個老舊朝代的各種沒落之風,顯然,歷史規律是有借鑒意義的。
《共產黨是如何“買通”陳嘉庚的》是歷史規律的展示,是人心向背的結果;《晚清的兩個奇官》證明了有為與無為的天壤之別;蘇聯的未落和今天的困境,更加證明了歷史的發展之快,幾乎沒有讓你喘息的機會,甚至轉變只在一夜之間。然《巧官曹振鏞》且不敢茍同作者的意圖,為君者可鑒之,為官者,當如何鑒之,則不能從一而論。同時,以一斑而窺全貌,總是我們講故事的特點,相對杜蘭特《歷史的教訓》而言,我們更需要用研究的態度來更加全面的總結和認識歷史。
歷史的教訓,是管理者的教訓,也是被管理者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