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周易的科學對比
《易經(jīng)》是由三個部分組成:一為伏羲八卦為始那時并沒有文字所以八卦。二為周文王父子承接伏羲八卦,八八重疊生六十四卦,周文王父子認為64卦已包含宇宙萬物,每一卦都有卦辭。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周易的科學對比,歡迎大家閱讀:
國學周易的科學對比
周易與科學的差別可以用一句經(jīng)典的話來定義和解釋: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周易討論的是道,現(xiàn)代科學研究的是器。
那道和器又有什么差別呢?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看病。西醫(yī)看病很程式化:開了處方之后,驗血,驗尿等等然后開方抓藥,過程中離不開各種儀器。而中醫(yī)看病,主要是“望聞問切”,不用儀器分析。而中西醫(yī)診斷病人之后得出的結論也不大一樣,西醫(yī)得出各種含量、指標參數(shù)。而中醫(yī)得出的結論是相對比較模糊的概念,比如中醫(yī)上有個“陰虛濕腎”的結論,什么叫陰,什么叫虛,陰和虛到什么程度?各占百分之多少?對這些中醫(yī)是不會去定量的。
對自然科學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任何一門科學都有其前提假設。比如歐幾里德的幾何學就是建立在幾條公理之上進行推理的,這些公理是不需要證明的,如果你不相信這些公理,那你就根本沒法去利用這門學科。
中國道的公理或者說假設是什么呢?我認為,天人合一算是其中一個公理。看看中國古代文化的各個方面,幾乎都滲透著天人合一這一思想。從古代黃帝明確天圓地方的結構,到風水里面法天象地的思想,到梅花易以心合天的思路,再到八字命理方面的天地人三才理論,都講求人與天的融合。
算卦與科學實驗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就在于算卦的結論具有不可重復性。梅花易等算卦方法尤其如此。科學實驗只要嚴格遵循的相應的實驗條件和操作規(guī)程,無論誰來操作試驗都能得出相同的結果(除非試驗者操作失誤等人為失誤),而算卦,除了考慮排演出來的卦象,還得考慮算卦的時間和環(huán)境,甚至是算卦者的感受。
周易描述的世界是靈動的,普遍聯(lián)系的,天、地、人三才高度融合,息息相關。我想到一個近似的比喻,地球上萬事萬物好比一個個有一定波長的超級敏感波源,大家都在一定范圍內(nèi)波動著,每個波有各自的波長,互相干擾和衍射著,整個世界就是各種波綜合作用后的效果。改變了其中的一波,必然就會對其他波產(chǎn)生影響,這影響會互相傳遞。
有人說,算卦占卜時,讓人抽簽、出字、報數(shù)來預測吉兇,這樣豈不是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我想,假設“自然”也是一個人的話,它聽到偶然性這個詞語肯定會笑出聲來的。試試想看,什么地方不存在偶然性呢?我們每個人對照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想想看,你認識并選擇自己的婚姻伴侶,或是成就自己的事業(yè),或者遭遇某種不幸,其實很多都是偶然的因素導致的。如果把我們當初的各種抉擇打散重新組合,完全可以構成各種各樣絢麗多彩的人生圖景,但是我們最終卻只能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其中必然錯過很多,有得到很多。
算卦也是如此,算卦是不講如果的(除非你是個作家,在寫穿越類小說),一旦人起心動念,數(shù)理就會存在于其中。人一旦有所抉擇有所行動,必然會伴隨著吉兇悔吝。偶然之中蘊含著必然,
比如有朋友出字算卦應驗了,他會說如果我當時不出這個字,那結果豈非不一樣了?但是,既然你有很多選擇,為什么偏偏你讓測的是這個字而不是別的字?你拿出這個字,也是一種機緣。同樣的,如果你拿同一個字去找?guī)讉€人算卦,結果也不可能一樣,因為根本上你因為一件事情多次去占問本來就不符合周易占筮的原則(初筮告,再則瀆,瀆則不告)。
說到算卦,尤其是用梅花易算卦,非常講求外應。就是說,一個卦算出來之后,并不是僅僅根據(jù)卦象來斷吉兇,還要根據(jù)算卦時外在的環(huán)境條件來綜合判斷,所以即便是問同樣的問題,因為算卦時的時間、地點等外應不同,結論自然也不同。比方說問求財,算卦時算卦者正好看到一個人打碎一只碗,這種情況下,就算卦吉,事情最后可能也不吉,碗的破碎是一個很不好的征兆(關于征兆請看本人博客中的小文《江南易林談周易-關于預兆的故事》
有些人可能會奇怪了,我隨意出個字居然還真測對了應驗了呢?這是什么道理?這個很難說清楚,目前我們只知道按照一定的方法操作的確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準確的預測答案。如果非要解釋,又得回到天人合一、全息論之類理論。如果你還要繼續(xù)追問,我只能無語。
就好比你去問牛頓,為什么會有萬有引力?牛頓可能會回答:萬有引力到處都有呀,其大小和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和他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你接著問,為什么引力偏偏與質量成正比而不是與質量的平方或立方成正比?我估計牛頓只能聳聳肩膀說:事實上觀測結果就是這樣的。如果你再問:為什么測量出來就是這樣的結果?這規(guī)律誰制定的?我估計老牛先生只能幽默地說,這是上帝的安排。這種終極追問并非故意刁難,但是就目前研究水平恐怕很難找到合理的解釋。我想當年屈原寫《天問》之時,一定有與我們現(xiàn)代人有同樣的困惑:宇宙的真相究竟如何?有沒有種力量在冥冥中決定一切?
再看一個例子,讓我們來理解算卦等術數(shù)所需要的靈性。
看看下面這個方程:y = 2x + c(c為常量)
稍微學過數(shù)學的人都知道,只要固定c,給定一個x值,必然會得到一個y值。而中國的“道”所列出的方程卻是這樣的:y = 2x + c(c為在某范圍內(nèi)取值的常量)
“c為在某范圍內(nèi)取值的常量”,這是問題的關鍵,因為對這個適度可變的c的把握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有些人可能不夠敏感而注定不能學好周易卜卦。算卦者務必使自己的心寂寂然,這樣才能去感受周遭世界的各個波源(沿用上面的比喻)發(fā)射的能量和影響,才能感應到事物的吉兇。周易不可能像數(shù)學那樣給定一個公式任何人可以用來精確的得到計算結果,算卦如果這樣刻板,則謬以千里了。
關于y = 2x + c(c為常量)這個方程會遇到一種情況,有求卦者想考驗算卦者說:大師,你幫我看看我什么時候生孩子合適?大師很認真的給他算過之后告訴他:今年下半年生孩子會大吉大利。這時此人鄙夷的說道:你什么破水平呀,我告訴你吧,我連女朋友都沒有婚也沒結,今年下半年怎么可能生孩子?這個例子很顯然,你開始告訴人家c這個常量等于1,然后算卦者根據(jù)觀察發(fā)現(xiàn)特定與你的這個x應該等于2,計算之后告訴你結果y=5。現(xiàn)在你突然告訴人家說,我這c其實不等于1,而是等于0,還說對方算錯了。這不是在搞笑么?你給出的函數(shù)的輸入?yún)?shù)都不對,怎么可能指望得到正確的輸出?
有句話這樣說的,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人的命運就好比一個多元方程,一個方程幾個未知數(shù)。八字并不決定命運的全部,風水也不是,各人的后天努力也很重要,所以我認為人的命運應該是定數(shù)中有變數(shù):好比上面的方程,有常量(比如有的人家庭富裕,有的窮,這是生來就固定的),有變數(shù)(個人后天努力、機遇、貴人等)。正是因為各種變數(shù),預測難免存在誤差,預測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準確率已經(jīng)很了不得了。
周易基本簡介
易:改變;經(jīng):書籍。《易經(jīng)》是一本揭示變化的書,由太極陰陽圖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構成《易經(jīng)》典籍之內(nèi)容。
1、伏羲依照“河圖”之啟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經(jīng)》典籍的核心內(nèi)容,《易經(jīng)》之五大規(guī)律也出自于“河圖”之啟示。
2、《易經(jīng)》以宇宙間萬事萬物為觀察和研究的對象,用“陰”和“陽”兩個基本要素,描述了一個陰陽變化的系統(tǒng)。“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即陰陽),兩儀生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兩儀是對太極的細分;四象是對陰陽的細分;八卦是對四象的細分;六十四卦是對八卦的細分。每卦及卦爻的含義有單獨的章節(jié)進行釋義;如何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靈活運用《易經(jīng)》之陰陽變化細分系統(tǒng),則需要根據(jù)所觀察和研究的對象作出適當?shù)倪x擇。
3、以《易經(jīng)》規(guī)律為源頭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國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對立統(tǒng)一、陰陽互根、陽逆陰順、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等規(guī)律,和這些規(guī)律數(shù)千年沉淀和積累形成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樂天知足等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諧意識。
4、《易經(jīng)》規(guī)律運用之“無我”和“有我”的二重境界:
⑴、“無我”之境界(道法自然):
①、船到橋頭自然直:“無我”境界之陰陽變化細分系統(tǒng)的選擇;
②、順其自然:“無我”境界之易經(jīng)規(guī)律運用。
③、“無我”境界之表現(xiàn):善惡終有報、惡人自有惡人治、敬天認命、逆來順受、船到橋頭自然直、為無為則無不 為等等。
④、“無我”境界之古法:“道法自然”。
⑵、“有我”之境界(人道合一):
①、探索真理:“有我”境界之陰陽變化細分系統(tǒng)的選擇;
②、自我實現(xiàn):“有我”境界之易經(jīng)規(guī)律運用。
③、“有我”境界之內(nèi)涵:“仁義禮智信”之倫理原則、“溫良恭儉讓”之傳統(tǒng)美德、“忠孝勇廉”之高尚品格、“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思想境界、以及“勇于探索、自強不息”之開 拓精神等等。
④、“有我”境界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jīng),簡稱易。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斗爭。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傳為周人所做。《童子問易》有詩云:“龜長筮短道益損,象數(shù)和于羑里困?日月順行貞寒暑,地天翻覆定乾坤”。易的主要意思是變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雙邊關系中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并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說明。
《周易》是建立在“陰陽一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guī)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于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fā)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周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周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易經(jīng)》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并被儒家尊為“五經(jīng)”之首。《易》事實上是包括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jīng)失傳。《易經(jīng)》以一套符號系統(tǒng)來描述狀態(tài)的變易,表現(xiàn)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交替的變化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廣義的《易》包括《易經(jīng)》和《易傳》。《易經(jīng)》分為《上經(jīng)》三十卦,《下經(jīng)》三十四卦。由于《易經(jīng)》成書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演變,內(nèi)容在春秋戰(zhàn)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jīng)》。普遍認為《易經(jīng)》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y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jīng)》也被介紹到西方,太極、理、氣觀及辯證法思想、人道主義思想等對西方影響深遠。
看了“國學周易的科學對比”還想看:
1.2016爾雅網(wǎng)絡課程國學智慧答案
2.國學易經(jīng)入門
3.2016爾雅國學智慧答案
4.《一生必讀的國學經(jīng)典》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