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歷史簡介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周易歷史簡介,歡迎大家閱讀。
周易歷史簡介
《易經》是由三個部分組成:一為伏羲八卦為始那時并沒有文字所以八卦。二為周文王父子承接伏羲八卦,八八重疊生六十四卦,周文王父子認為64卦已包含宇宙萬物,每一卦都有卦辭。后有孔子做傳又稱《易傳》《十翼》,《易經》的發展在夏朝時期產生了《連山易》,在商朝時期產生了《歸藏易》,在周朝時期產生了《周易》。《易經》是中國最早的易經書,由伏羲氏所創。由于時間的原因,《連山易》和《歸藏易》已失傳,只剩下《周易》。所以周易是出自于《易經》的,它承載了過多的歷史使命和任務,但不乏文采和哲理,是國學(內含儒道兩家思想)重要經典之一。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周易一書,并非僅僅為占卜之書,乃是借占卜學修身。每個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處世即不正。人若生病,事業亦必荒廢。周易與其說占卜人事,不如說是記錄人體內的各種病癥。易經的存在,是補充了黃帝內經人體經絡病癥。人體經絡運行不正,就要有是非災厄。
易經,周行不易,讀完后,唯留"中正"二字。
不易者,中正之"道"也。
周易書籍性質
《周易》,簡稱《易》,亦稱《易經》。三易(連山易、歸藏易、 周易)之一。儒家尊為之首。玄學、道教奉為三玄之一對其性質,認識不一,主要有以下觀點:
(1)卜筮書。《周易·系辭上》具體介紹大衍之數的卜筮法,卦爻辭中有大量的吉兇占語,史書認為《易經》之所以免遭秦火,正因其為卜筮書。宋朱熹《周易本義》主此觀點,近人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高亨《周易古經今注》、李鏡池《周易探源》等亦持此說。
易經(2)哲學書。莊子認為“《易》以通陰陽。”陰陽問題是中國哲學基本問題。近代有學者認為《周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
(3)歷史書。講述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章太炎《易論》) “乾坤兩卦是緒論。阮濟、未濟是余論,自屯卦至離卦,為草味時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過卦為周初文、武、成時代之史。”(胡樸安《周易古史觀》),另有學者或以為《周易》為商周之史。或以為是奴婢起義史,或以為是用諧音隱文體和卜筮外形寫成的一都特殊史書。
尚有他說,所據不一。一般認為《周易》經文為占筮書,但其內容涉及歷史、社會、制度,范圍極廣,且蘊涵一定哲理。而《周易》傳文則是哲學著作。故《周易》含有卜筮、哲學、歷史、科學等多種成分。《周易》的主要特點是以八卦、六十四卦、象數為模型、以占筮為形式,模擬演繹、預測宇宙萬物的起源、結構、運動變化的規律。其卦爻象符號系統和卦爻辭文字系統互相診透補充,構成“任何數目都可以套進去”的“宇宙代數學”。(馮友蘭《中國周易學術討論會代祝詞》)雖帶有神秘的占卜色彩。但蘊含較深刻的理論思想和樸素的辯證觀念。書中精義乃是對天道與人理的綜合探索,凝聚著中國古圣先賢的智慧。幾千年來,《周易》原理不僅在中國思想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滲透到古代社會科技的各個領城,融化進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之中,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格調,啟迪和推動了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發展。成為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源頭活水。
看了“周易歷史簡介”還想看:
1.劉淵歷史簡介
2.西周的歷史簡介
3.《文心雕龍》歷史簡介
4.歷史上鬼谷子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