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先聲》介紹
《歷史的先聲》,副題“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編者‘笑蜀’,是一本摘選1941年至1946年期間在國民政府統治下中國共產黨在報紙、雜志、書刊上所發表的要求自由民主的談話、文章和評論的書。該書由李慎之作序。此書成為香港人民要求民主的依據。
摘錄中國是有缺陷,而且是很大的缺陷,就是缺乏民主。只有加上民主,中國才能前進一步。民主必須是各方面的。只有建立在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與民主選舉政府的基礎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澤東1944年6月12日答中外記者問)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關鍵在于結束一黨治國。此問題一日不解決,則國事勢必包攬于一黨之手;才智之士,無從引進,良好建議,不能實行。因而所謂民主,無論搬出何種花樣,只是空有其名而已。(《解放日報》1941年10月28日社論)
愚民政策雖然造成了沙漠,卻絕難征服民心。---(《解放日報》1942年4月23日)
限制自由、鎮壓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脈真傳,無論如何貼金繪彩,也沒法讓吃過自由果實的人士,嘗出一點民主的甜味的。 ---(《新華日報》1944年3月5日)
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有三個: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開放黨禁;三是實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權利很多,但目前全國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會結社的自由,是言論出版的自由。---《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
歷史的先聲的博客國共兩黨,休戚與共
抗戰8年,我們不能夠否認的是:國民黨將士擔負著抵御日軍的正面作戰,雖然失敗戰役很多,但是也有血戰臺兒莊,萬壽嶺大捷等等戰役的勝利,無論是薛岳還是張自忠\張靈浦,我們應當承認他們為抗戰做出的巨大貢獻!要知道抗戰8年他們抵御著80%的正面進攻的日軍,尤其是裝備精良,集團軍作戰的日本正規軍團,我們要銘記那些為了抵御外辱犧牲的每一個中國軍人!!!
而今,臺灣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感到高興,因為中華民族的每一次內亂除了給外族造成侵略的機會,就是帶給我們深深的傷痛,我們需要團結,我們迫切等待:國共第四次合作"的到來,中國人不應當打中國人,我們共同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強盛,我相信會有美好的一天,我們中國人一定會強大,我們絕不會讓歷史的悲劇重演!!!下面是毛澤東對蔣介石抗戰的肯定: 1938年9月29日,毛澤東親筆寫信給蔣介石,盛贊政府及蔣本人之抗日決心與輝煌成就,這封由周恩來帶到武漢的信件,全文刊介如下:介石先生惠鑒:恩來諸同志回延安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余。
先生指導全民族進行空前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凡我國人無不崇仰。十五個月之抗戰,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雖頑寇尚未戢其兇鋒,然勝利之始基,業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無窮。此次,敝黨中央六次全會,一致認為抗戰形勢有漸次進入一新階段之趨勢。此階段之特點,將是一方面更加困難;然又一方面必更加進步,而其任務在于團結全民,鞏固與擴大抗日陣線,堅持持久戰爭,動員新生力量,克服困難,準備反攻。在此過程中,敵人必利用歐洲事變與吾國弱點,策動各種不利于全國統一團結之破壞陰謀。因此,同人認為此時期中之統一團結,比任何時期為重要。
惟有各黨各派及全國人民克盡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統一領導之下,嚴防與擊破敵人之破壞陰謀,清洗國人之悲觀情緒,提高民族覺悟及勝利信心,并施行新階段中之必要的戰時政策,方能達到停止敵人之進攻,準備我之反攻之目的。因武漢緊張,故欲恩來同志不待會議完畢,即行返漢,晉謁先生,商承一切,未盡之意,概托恩來先生面陳。此時此際,國共兩黨,休戚與共,亦即長期戰爭與長期團結之重要關節。澤東堅決相信,國共兩黨終必能于長期的艱苦奮斗中,克服困難,準備力量,實行反攻,驅逐頑寇,而使自己雄立于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