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內容簡介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經內容簡介,歡迎大家閱讀:
詩經內容簡介
詩經為最早的詩集。關于《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3]。
《詩經》總共有305篇詩歌,又被稱為“詩三百”。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詩經》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于祭祀的歌詞
詩經詩歌分類
《詩經》中《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音樂的不同,也是詩經作品分類的主要依據。
《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一些地方(齊、韓、趙、魏、秦),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是經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鄶、曹、豳。
《雅》分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宮廷樂歌,共105篇。“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大雅多為貴族所作,小雅為個人抒懷。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谷風、何草不黃等。
《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說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看了“詩經內容簡介”還想看:
1.詩經的簡介介紹
2.唐詩雜論簡介
3.周禮的簡介介紹
4.國學經典《孟子》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