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的歷史地位
《金史》還比較系統(tǒng)地記載了女真族的發(fā)展歷史,尤其是關(guān)于女真及其有關(guān)各族早期的情況,多不見于其它史籍。《金史》的志比較詳細,為我們研究金代名項制度、行政區(qū)域、自然現(xiàn)象等,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資料。接下來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金史的歷史地位吧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書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撰成于元代,全書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記載了上起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出生(1068年),下至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蒙古滅金,共一百二十年的歷史。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歷代對《金史》的評價很高,認為它不僅超過了《宋史》、《遼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籌。
歷代對《金史》的評價很高,認為它不僅超過了《宋史》、《遼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籌。《金史》編得好,是由于原有的底本比較好,及金朝注重史書的編纂工作。
歷史地位:
學者們一般認為,《金史》在二十四史中雖談不上是上乘之作,不能與《史記》、《漢書》、《三國志》等比美。但是,在元末所修三史中卻是最好的一部。清代史學家趙翼評論說:“《金史》敘事最詳略,文筆亦極老潔,迥出宋、元二史之上。”(《廿二史札記》卷27)《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說:“元人之于此書,經(jīng)營已久,與宋、遼二史倉促成書者不一樣,所以本書首尾完備、條例整齊、簡約而無疏漏、周贍而不繁蕪,在宋、遼、金三史之中,是最為完善的。”確實,與宋、遼二史相比,其優(yōu)點是比較突出的。首先,在編纂體例和內(nèi)容方面,便有許多超越前史的獨特之處。如《金史》不但記載了金建國以后120年的歷史,而且為了專門敘述金太祖先世的生平事跡,回顧了女真族建國前的歷史,從而保存了女真族早期歷史的珍貴材料,備受今人重視;在各《本紀》的末尾,設(shè)立了《世紀補》一篇,專門記述了幾位未曾即位稱帝,而被后代追認的幾位皇帝的事跡,這在體例處理方面十分得體,為后代修史者所繼承;此外,《金史》在最末尾專立《金國語解》一篇,用漢語標出了表現(xiàn)在官稱、人事、物象、姓氏等等之中的女真語稱謂,是參照釋讀《金史》及研究女真語言文字的重要資料;《金史》還根據(jù)具體需要,創(chuàng)立了《交聘表》,以編年體表格的方式記述了金朝與鄰國(如宋、西夏、高麗)的和戰(zhàn)及來往關(guān)系,形式新穎,內(nèi)容清晰。
其次,在史料剪裁及記述方面,處理也比較得體。對重要歷史事件、人物一般記載比較詳細,從而反映出其歷史全貌,避免了像《宋史》那樣詳略失當、比例失調(diào)的現(xiàn)象。記述歷史事實也比較客觀審慎,因而,真實性是比較可靠的。特別是本書的表和志,使用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將金朝的典章制度比較系統(tǒng)、全面地記載下來。如《禮志》、《樂志》、《輿服志》、《食貨志》、《選舉志》、《百官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