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成書與歷史發(fā)展
編者按:《周易》一書包括《易經(jīng)》和《易傳》兩部分。《易經(jīng)》本是卜筮之書,它只是對一些偶然的占卜結果所作的記錄,反映了古人對無知或無法把握的外在世界的一種幻想上的理解。
周易的成書與歷史發(fā)展
《周易》即《易經(jīng)》,是傳統(tǒng)重要經(jīng)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jīng)》和《傳》兩個部分。《經(jīng)》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tǒng)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為它是戰(zhàn)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周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華夏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nóng)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為易、詩、書、禮、樂、春秋群經(jīng)之首,設教之書,在我國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易傳》是一部戰(zhàn)國時期解說和發(fā)揮《易經(jīng)》的論文集,其學說本于孔子,具體成于孔子后學之手。《易傳》共7種10篇,它們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系辭傳》上下角、《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自漢代起,它們又被稱為“十翼”。
《易經(jīng)》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并被儒家尊為“五經(jīng)”之首;上古三大奇書:《黃帝內經(jīng)》、《易經(jīng)》、《山海經(jīng)》。《易》事實上是集合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jīng)失傳。《易經(jīng)》以一套符號系統(tǒng)來描述狀態(tài)的變易,表現(xiàn)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陰陽一元論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廣義的《易》包括《易經(jīng)》和《易傳》。《易經(jīng)》分為《上經(jīng)》三十卦,《下經(jīng)》三十四卦。由于《易經(jīng)》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jīng)》的內容在春秋戰(zhàn)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jīng)》。
普遍認為《易經(jīng)》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y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jīng)》亦被介紹到西方。
周易簡介
《周易》一書包括《易經(jīng)》和《易傳》兩部分。《易經(jīng)》本是卜筮之書,它只是對一些偶然的占卜結果所作的記錄,反映了古人對無知或無法把握的外在世界的一種幻想上的理解。《易經(jīng)》中記述占卜結果的卦、爻辭,并不具備普遍性和必然性,不是理性思維的結果,無法對現(xiàn)實人生起指導作用。只是到了《易傳》中,方才借用《易經(jīng)》的框架,通過對舊形式語言的新闡釋,說出了新時代人對宇宙人生的理性思考,代表了先民哲學地把握世界的思維成果。
《系辭》是今本《易傳》的第4種,它總論《易經(jīng)》大義,是今本《易傳》7種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辭》解釋了卦爻辭的意義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義說、取象說、爻位說;又論述了揲著求卦的過程,用數(shù)學方法解釋了《周易》筮法和卦畫的產(chǎn)生和形成。《系辭》認為《周易》是一部講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種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觀變,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憂患之書,是道德教訓之書,讀《易》要于憂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為化兇為吉的手段。
對《易經(jīng)》的基本原理,《系辭》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闡述和發(fā)揮,他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奇偶二數(shù)、陰陽二爻、乾坤兩卦、八經(jīng)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陰一陽構成,沒有陰陽對立,就沒有《周易》。它把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的陰陽觀念,發(fā)展成為一個系統(tǒng)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tǒng)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它特別強調了宇宙變化生生不已的性質,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又提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發(fā)揮了“物極必反”的思想,強調提出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它認為“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肯定了變革的重要意義,主張自強不息,通過變革以完成功業(yè)。同時,它又以“保合太和”為最高的理想目標,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的重視和諧的思想。《系辭》肯定了“《易》與天地準”,以為《周易》及其筮法出于對自然現(xiàn)象的模寫,其根源在于自然界;同時也含有夸大《周易》筮法功能的成分,認為易卦包羅萬象,囊括了一切變化法則。它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將以箸求卦的過程理論化,實際涵含著宇宙生成論,對后來的思想家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