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鯉問一得三的典故
時間:
耀聰2
歷史成語故事
孔鯉是孔子的獨根苗,生時,魯哀公特送去一條大鯉魚祝賀,孔子便給兒子起名孔鯉,字伯魚。孔鯉比孔子先故,一生無建樹,因為是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為“泗水侯”,孔氏子孫尊為“二世祖”。孔伋繼承孔子學說并有所發展,著《中庸》等儒家經典,故被元帝封為“沂國述圣公”,孔氏子孫尊為“三世祖”。
孔子死后,弟子們守墓三年,相繼離去,只有子貢又守了三年。后人為紀念他,便在孔子墓西側的子貢守墓處建了三間西屋,立碑題“子貢廬墓處”。子貢與孔子之間真摯感人的師生誼間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子貢原名端木賜,江南衛國人,原為財富滿門的一方巨商,因敬仰孔子學問,棄商從學,很快成孔子的十大高徒之一。
孔子的兒子名叫孔鯉,與弟子們一起跟著孔子學習。有的弟子偷偷地議論開了:“先生一定對自己的兒子格外關心,多教他不少學問,對我們恐怕是留一手的。”
一天,有個名叫陳子禽的學生問孔鯉:“你在老師那兒一定比我們多學一些東西吧?”
孔鯉老實地回答:“沒有什么呀!就是有一回他一個人站在庭院中,問我學過《詩經》沒有,他說不學《詩經》就不會說話。從那以后我就開始學《詩經》。還有一次,他問我學過禮沒有,并說不學禮便沒有立足社會的依據,聽了他的話,我又去學禮,就這么兩件事啊!”
“那就好。”陳子禽因為問一而得三,高興地想同學們報告說:“我問孔鯉一件事,他卻告訴了我三件事!第一知道要學詩,第二知道要學禮,第三嘛……我知道了先生對自己兒子并不特殊親近……”
弟子們終于解除了對孔子的誤解。
問一得三的意思是:問一件事卻得到解決三件事的辦法。形容求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