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慮一得的歷史典故
愚蠢的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正確。現在一般用為發表意見后表示自謙的話。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千慮一得的歷史典故。
晏子曰:“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釋義“慮”,考慮“得”得當,正確。 愚蠢的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正確。現在一般用為發表意見 后表示自謙的話。
晏嬰是齊國的大夫。他父親死后,由他繼任齊國的卿,歷任 靈公、莊公、景公王朝的相國。晏嬰為人正直,當官清廉,生活非常儉 樸,上至君主、下至百姓,對他都很尊敬。
一天,晏嬰正要吃午飯,劉景公派了一個人來見他。晏嬰因為對 方是君王派來的而特殊款待,當場把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請來人 共進午餐。當然,他這頓飯沒有吃飽。景公知道這件事后,感嘆他說:“相國家里竟然如此貧困,我一 直不知道。這是我的過錯!”
說罷,景公命人給晏嬰送去千金,以供他接待賓客之用。不料。 晏嬰不愿接受,叫來人帶回。景公命人再送,他仍然不肯收下。當景 公命人第三次送來時,晏嬰對來人說:“請稟報大王,我并不貧困。大王給我的俸祿,不僅足夠我供養 家人、接待賓客之用,還可以用來接濟窮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 受大王額外的賞賜了!”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為難,對晏嬰說:“相國,我是奉命辦這件事 的。您這次又不愿接受,叫我如何去回報大王呢?”晏嬰想了想,說:“既然如此,我和你一起進宮,讓我當面向大王 辭謝。”晏嬰見了景公,感謝他對自己的厚愛,并表達作為一個臣子,能 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過多的財富,請求他不要勉強讓自己接受 。 額外的賞賜。
景公聽了這番話,對晏嬰更敬重了,但還是要把千金賜給他。景 公還舉了一個例子:齊國以前的賢相管仲;為齊桓公成為當時 各諸侯國第一個盟主立了大功。桓公賞給他許多封地,管仲沒有推辭 就接受了。你晏嬰為什么要推辭?晏嬰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圣 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失誤;笨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正確。也 許管仲考慮這件事有失誤;而我雖然笨,這件事處理得可能正確。” 景公聽他說到如此地步,只好作罷。
相關人物:
晏嬰,字仲,謚平,也稱晏子。春秋時齊國夷維(山東高密)人,齊國大夫。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于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后,繼任齊卿,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世。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奉景公之命,與晉聯姻,曾預言齊國政權終將為田氏所取代。
傳世有《晏子春秋》一書,當是戰國時人搜集有關他的言行編輯而成。敢于犯顏直諫,糾正國君的錯誤,提倡節儉并且自己能身體力行。 靈公,莊公、景公三帝,均在齊國為官,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傳說晏子五短身材,“長不滿六尺”,貌不出眾,但足智多謀,剛正不阿,為齊國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