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的歷史故事
學習成語是青少年學習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大逆不道的歷史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大逆不道的歷史故事:
楚漢相爭,相遇于廣武城,楚軍與漢軍擺開陣勢,項羽躍馬陣前喊話:“小兒劉邦,你我二人相爭,天下黎民涂炭,吾心不忍,今天你我單獨較量,作一了斷,誰勝了,天下就是誰的,快來受死!”
劉邦自知不是項羽的對手,就回答說:“你不配向我挑戰,你已經是個十惡不赦理該誅殺的罪人。”
接著他數說了項羽的十條罪惡:“第一,你違背了我們的約定,我先攻下關中,按約應該為關中王,你卻自己稱王;第二,你殺死卿大夫,自己稱霸;第三,你違抗懷王命令,擅自帶兵入關;第四,你燒毀秦宮,掘開秦皇墳墓,搜刮財物;第五,你殺死已投降的秦王子嬰;第六,你活埋20萬秦國百姓;第七,你封王封地,趕走原主,弄得天下不寧;第八,你占有了彭城,奪取韓國之地,又強占梁國和楚國的大片土地;第九,你陰謀殺害義帝懷王;第十,你作為臣子卻殺死君主,為天下所不容,大逆不道。你犯下如此十條大罪,還有何面目來向我挑戰啊!”
項羽一聽,氣得臉色鐵青,拉開勁弓就射,劉邦躲避不及,被一箭射中胸口,跌倒在地。漢軍將士趕緊抬起劉邦退回廣武城中。
劉邦以詐死來誘敵,假裝被項羽射死,晚間楚軍來偷襲漢軍,被殺得大敗。
【釋義】原指犯上作亂、破壞封建秩序的言行。現用來形容罪大惡極。
【出處】漢·班固《漢書·高帝紀》。
相關人物介紹:
1、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后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于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后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后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后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后反被劉邦所滅。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2、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原名季),劉邦被人稱為赤帝子,戰國時期魏國豐邑中陽里(今江蘇沛縣)人,華夏族。出身平民階級,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于沛(今江蘇沛縣),稱沛公。秦亡后被封為漢王。后于楚漢戰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統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于滎陽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高祖,漢景帝時改為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謚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