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無長物歷史故事簡介
別無長物,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別無長物歷史故事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別無長物歷史故事簡介
別無長物這則成語的長物是指多余的物品。表示除此外別無他物。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王恭傳》,恭曰:吾平生無長物。
東晉時有個讀書人,名叫王恭。他生活儉樸,不圖享受,人們都說他將來定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隨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兩人在一張竹席上促膝談心。
談著談著,王忱忽然覺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他心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帶了不少這樣的竹席,就稱贊了一番這張竹席,并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張竹席。
王恭聽了,毫不猶豫地將身下這張竹席贈送給王忱。王忱千恩萬謝地走了。其實,王恭只有這張竹席。送掉后,他就改用了草席。王忱知道這情況后,十分驚訝,覺得過意不去,就去找王忝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說: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沒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別無長物成語釋義
【成語】別無長物
【注音】bié wú cháng wù
【解釋】長物:多余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別無長物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貧困。
【結構】動賓式。
【近義詞】空空如也、阮囊羞澀、家徒四壁。
【相反詞】一應俱全、應有盡有、腰纏萬貫。
【押韻詞】瑤花琪樹、鴻飛冥冥,弋人何慕、分門別戶、迷人眼目、我行我素、刀槍入庫、壁里安柱、龍飛鳳翥、操之過蹙、銅打鐵鑄[1]。
【英文翻譯】to have no valuable personal possessions
成語出處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diàn),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后,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上。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釋 義】
(1)王恭:字孝伯,晉代人。會稽,晉代郡名,在今浙江紹興縣。
(2)還:回到原處
(3)王大:即王忱,字元達,小字佛大,亦稱阿大,晉代人。他與王恭同族,王恭是他的族子。
(4)簟(diàn):竹席。
(5)卿:古代用做稱呼,尊者稱卑者為“卿”,如君稱臣;同輩亦互稱“卿”,如夫妻對稱。王大與王恭同族而輩分高,故稱王恭為“卿”。東來:東晉的國都在今南京,故稱會稽一帶為東。東來,即從東面來。
(6)故應有此物:因江浙一帶盛產竹席,故王大才這樣說。
(7)可:可以。以:拿。一領:一條,一床。及:到,此處作“給”講。
(8)薦:草,草席。
(9)丈人:古時卑幼稱尊長為“丈人”。悉,知道。
(10)長物:余物,多余的東西。
《世說新語》,舊稱《世說新書》,簡稱《世說》,古小說集,南朝宋劉義慶著,共三卷,內容是記敘漢末至晉宋間名流文士的言談、風貌和逸事等,語言精煉,文采生動。唐代房玄齡等著《晉書·王恭傳》亦載有此故事,言王恭對王忱說“我平生無長物”。
看了別無長物歷史故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