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鳥獸散的典故
“如鳥獸散”是說像一群飛鳥走獸一樣逃散,形容潰敗逃散,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如鳥獸散的典故,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如鳥獸散的典故:
李陵是西漢時的著名將領。他擅長騎馬、射箭,作戰十分勇敢,對士兵也非常愛護,因此深得漢武帝的喜愛。
當時,北方匈奴經常出兵侵犯中原。漢武帝為了安定邊塞,便封李陵為派騎都尉,命他率軍前去征討匈奴。他帶領五千步兵,從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向北推進,三十天后抵達浚稽山(約今蒙古圖音河南),被匈奴三萬騎兵包圍于兩山之間。李陵用戰車圍成營寨,殲滅匈奴數千人。匈奴單于又召集騎兵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邊戰邊向南撤退,斬殺匈奴三千多人,向南撤退,途中來到一大片沼澤中。匈奴從上風放火,李陵也命令士兵從里邊放火燒出一溜空地,以阻止再燒過來的火繼續向南漫延。
正在匈奴作戰不利,打算撤退的時候,李陵的一個部下投降了匈奴,把漢軍無后援、箭矢將用盡等情況告訴了匈奴,于是匈奴加緊了對漢軍的進攻。李陵率軍退入一個山谷,匈奴緊追不舍,并切斷了漢軍的后路。一場激戰,漢軍傷亡慘重。夜里,李陵見自己沒有了突圍的希望,就召集起將士,沉重地說:“看樣子明天就會被匈奴打敗,我們如鳥獸散吧,這樣或許還能有逃脫回朝報告皇上的希望。”隨后,李陵在夜里突圍時被匈奴追擊,最后被擒,投降了匈奴。
成語“如鳥獸散”是說像一群飛鳥走獸一樣逃散,形容潰敗逃散,現多用來比喻集團或組織解散后,其成員各奔東西。
【釋義】如鳥獸散--像受驚的鳥、獸那樣四處逃散。含貶義。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李陵傳》:陵嘆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
相關人物介紹: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名將,李廣之孫。
初為西漢將領,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名。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戰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
由于之后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夷滅李陵三族,致使其徹底與漢朝斷絕關系。其一生充滿國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爭議。他的傳奇經歷使得他成為后世文藝作品的對象及原型。
在文學上李陵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本身就是文藝作品中悲情人物的典型,同時組詩《蘇武李陵贈答詩》(簡稱蘇李詩)作為漢詩中的經典,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其真實性也是歷來飽受爭議的。此外,相傳還作有《答蘇武書》,其真實性同樣被質疑。唯一可以確定的作品是記錄在《漢書》本傳中的《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