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為國大義滅親
親不可割舍,古人大義滅親成佳話
大義滅親
大義滅親(dà yì miè qīn)是指為維護正義,對犯罪親屬不徇私情,使受到應有懲罰。出自于《左傳·隱公四年》:“子從弒君之賊,國之大逆,不可不除。故曰大義滅親。”及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二四:“要是都能象張正國那才好。大義滅親,死活只有一個黨。”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yù)殺死哥哥衛桓(huán)公,自立為國君。
陳國大夫子針,與石碏有深交,見血書,奏陳桓公,桓公命將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斬首,群臣奏:“石厚為石碏親子,應慎重行事,請衛國自己來問罪”。
石碏知二賊被捉,急派人去邢國接姬晉(州吁之兄)就位(即衛宣公),又請大臣議事。眾臣皆曰:“州吁首惡應殺,石厚從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釀成,從輕發落他,難道使我徇私情,拋大義嗎?”從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說:“國老不必怒,我即赴陳辦理此事”。
羊肩到陳殺石厚,石厚說:“我是該殺。請將我囚回衛國,見父后再死。”羊肩說:“我奉你父命誅逆子,想見你父,我把你的頭帶回去見吧!”遂誅之。
石碏為國大義滅親之事,史學家左丘明記之,衛民傳頌至今。 石碏的這種做法得到后人的贊許,后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 “ 大義滅親 ”
州吁驅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父親——衛國大臣石(què),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的安排。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國的大臣們認為石厚是石的兒子,應該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在指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xùn)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