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話的發明故事
移動電話,通常稱為手機,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稱,是可以在較廣范圍內使用的便攜式電話終端,最早是摩托羅拉公司發明的。那么你知道移動電話的發明故事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移動電話的發明故事
1973年4月的一天,一位男子站在紐約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并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通移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制移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后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便攜式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到2013年4月,手機已經誕生整整40周年了。
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馬丁·庫帕已經74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后,在硅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競爭中,支持前者。其實,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
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于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在通訊技術方面,現代手機也有著明顯的進步。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移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
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于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拓展:發明歷史
1902年,一位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鄉下住宅內制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置,這部可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
193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為美國軍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動電話”手機。
1973年4月,美國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馬丁·庫帕”從此也被稱為“手機之父”。
1G
第一代手機(1G)是指模擬的移動電話,也就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香港、美國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手機的是美國的 Cooper博士。由于當時的電池容量限制和模擬調制技術需要碩大的天線和集成電路的發展狀況等等制約,這種手機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為可移動算不上便攜。很多人稱呼這種手機為“磚頭”或是黑金剛等。
這種手機有多種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頻分復用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信,收訊效果不穩定,且保密性不足,無線帶寬利用不充分。此種手機類似于簡單的無線電雙工電臺,通話是鎖定在一定頻率,所以使用可調頻臺電就可以竊聽通話。
2G
第二代手機(2G)也是最常見的手機。通常這些手機使用GSM或者CDMA這些十分成熟的標準,具有穩定的通話質量和合適的待機時間。在第二代中為了適應數據通訊的需求,一些中間標準也在手機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業務的GPRS和上網業務的WAP服務,以及各式各樣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一般地講,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
國際電聯規定3G手機為“IMT-2000”(國際移動電話2000)標準,歐洲的電信業巨頭們則稱其為“UMTS”通用移動通信系統。
國際上3G手機(3G handsets)有3種制式標準:歐洲的WCDMA標準、美國的CDMA2000標準和由中國科學家提出的TD-SCDMA標準。
“3G通信”快要成為人們嘴上的口頭禪了,所謂3G,其實它的全稱為3rd Generation,中文含義就是指第三代數字通信。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數字手機只能進行語音通話;而1996到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數字手機便增加了接收數據的功能,如接受電子郵件或網頁;第三代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的提升。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2G數字手機,3G通信的名稱繁多,國際電聯規定為“IMT-2000”(國際移 動電話2000)標準,歐洲的電信業巨頭們則稱其為“UMTS”通用移 動通信系統。該標準規定,移 動終端以車速移 動時,其傳轉數據速率為144kbps,室外靜止或步行時速率為384kbps,而室內為2Mbps。但這些要求并不意味著用戶可用速率就可以達到2Mbps,因為室內速率還將依賴于建筑物內詳細的頻率規劃以及組織與運營商協作的緊密程度。
4G
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及其技術的簡稱,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以及圖像傳輸質量與高清晰度電視不相上下的技術產品。
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最廣的手機是GSM手機和CDMA手機。在中國大陸及臺灣以GSM最為普遍,CDMA和小靈通(PHS)手機也很流行,這些都是所謂的第二代手機(2G),它們都是數字制式的,除了可以進行語音通信以外,還可以收發短信(短消息、SMS)、MMS (技術)|MMS(彩信、多媒體簡訊)、無線應用協議(WAP)等。
手機外觀上一般都應該包括至少一個液晶顯示屏和一套按鍵(部分采用用觸摸屏的手機減少了按鍵)。部分手機除了典型的電話功能外,還包含了PDA、游戲機、MP3、照相、錄音、攝像、定位等更多的功能,有向帶有手機功能的Pocket PC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