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歷史的成語故事
歷史的成語故事你知多少?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歷史的成語故事
八王之亂
西晉宗室八位諸侯王間進行的一場混戰。公元290年,司馬衷即位為晉惠帝,皇后賈南風除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廢除太子。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囧廢賈后,之后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等為爭奪皇位展開廝殺。最終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司馬熾為帝,西晉從此衰落。
淝水之戰
十六國時期,北方前秦的君主苻堅率80萬軍隊攻打東晉,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東晉以謝安之之侄謝玄率8萬北府兵迎擊。晉軍要求秦軍后撤,以便渡河一決勝負,秦軍撤退之際,晉軍渡水突擊,秦軍大敗,連聽到“風聲鶴唳”也以為是晉軍到了。此戰直接導致前奏衰亡,東晉則此后數十年間再無外族侵略。
南北朝
中國歷史一段較長的分裂時期。南朝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公元420年,東晉將領劉裕登基,國號“宋”,統治南方。北方的北魏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南北政權分統天下百余年。
楊堅建隋
公元581年,楊堅滅北周,稱帝,改國號隋,為隋文帝,建都長安。楊堅登基后,節儉肅貪,穩定政權,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績是,廢除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公元589年,隋文帝消滅了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了中國,結束了270年(東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李淵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長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齊王元吉。長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懼怕李世民的勢力,屢次設計謀殺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開啟了著名的貞觀盛世。
炎黃子孫
大約四千多年前,軒轅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虜被成為“黎民”,之后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后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華民族又成為炎黃子孫。
周公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他曾兩次輔佐武王討伐,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制禮樂,天下大治。據說他“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成為禮賢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管鮑之交
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叔牙之交。鮑叔牙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公子小白成為齊桓公后,公子糾死,管仲被囚禁了起來。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后管仲在齊國為相掌政。助齊桓公成為霸主。管仲曾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秦晉之好
春秋時,秦晉兩國曾多次通婚。晉獻公曾將女兒嫁給秦穆公。后獻公妃子驪姬為亂,迫害獻公子之子申生、重耳。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國時,秦穆公將自己的女兒文贏并同宗四女嫁給了重耳。公元前636年,穆公幫助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成就了“秦晉之好”
楚王問鼎
《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楚莊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孫滿前去犒勞楚軍,而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周朝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回答說“在德不在鼎”。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征,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于此。
玄奘西行
唐代僧人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于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到達天竺那爛陀寺取真經,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公元645年返回長安,歷時18年,共帶回600余部經文。他長期從事佛經翻譯,譯典有《大般若經》《心經》等,并著《大唐西域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房謀杜斷
唐太宗李世民有兩個得力的宰相,一個是房玄齡,一個是杜如晦,《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說:“唐太宗同房玄玲研究國事的時候,房玄齡總是能夠提出精辟的意見和具體的辦法,但是往往不能作決定。這時候,唐太宗就必須把杜如晦請來。而杜如晦一來,將問題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齡的意見和辦法”房、杜二人,就是這樣一個善于出計謀,一個善于作決斷,所以叫做“房謀杜斷”,形容他們各具專長而又各有特色。
日月同天
公元689年,臨朝稱制的“圣母神皇”武則天造“曌”字,自名武曌,意為“日月當空”。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自號“圣神皇帝”。她稱帝以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桃李滿天下
武則天十分信任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杰向武則天舉薦了跟多人,后來都成了唐代名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開元盛世
唐玄宗在世期間的一段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任用賢能,選拔了姚崇、宋璄等名臣,建制諫官,恢復諫儀制度。完善法制,編纂《唐六典》。經濟上采取改革制度,安民勸農等一系列措施,并崇文重教,這段時期,政治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史稱“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