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神話傳說故事
在民俗學(xué)上,神話是指關(guān)于人類和世界變遷的神圣故事。在廣義上,“神話”可以指任何古老傳說,是一個民族的意識形態(tài)用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一起來看看神話傳說故事,歡迎閱讀!
雷公和電母的傳說
雷公和電母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對天神。他們二人司掌天庭雷電。
傳說雷公視力差,難辨黑白,夫人電母寸步不離,捧著鏡子,先行探照,明辨是非善惡后,雷公才行雷。
電母和雷公成了天生的一對。
雷公面目掙擰,電母相貌端雅。雷公手持槌楔,電母手持雙鏡,他們一旦作法,就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飛沙走石。
電母射出耀眼的利劍。
雷公向石龜投下一個大響雷,只聽得“轟隆。震耳的一聲巨響,惡人便身首異處。
雷公是掌管靂的神靈,在最初的神話中,他完全是一個動物和人的結(jié)合體,傳說他住在雷澤,龍首人身,有一個碩大無比的肚子,他常常拍自己的肚子來娛樂。
每拍一下。就會發(fā)出轟轟的雷聲。
可是這個最早的雷神,因為自己肚子的特別之處被黃帝看中了,于是就被抓了做成一面大鼓。
黃帝見沒有了雷神也不行,就找了雷神的一個親戚。
這個新雷神皮膚的頤色好象朱砂,眼光灼灼如閃電,身上的毛和角有三尺長,形狀好象一只稱猴。
于是在后來的傳說中,雷公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猴臉和尖嘴,俗稱”雷公臉“。
雷公還有一個特殊的本領(lǐng),就是他會看病。
他曾經(jīng)和另一個天神歧伯一起討論有關(guān)脈絡(luò)的問題。雷公還經(jīng)常派遣使者到山上去采集草藥。
又一次,他的一個采藥童子在茂密的叢林中迷失了方向,無論他怎么回憶來時的道路,怎么努力,可是就是怎么也走不出來。
雷公很著急,想了想,就變成了一只啄木鳥,飛到了樹梢上。來辨別方向。
最后,他找到了回去的路徑,可是,卻怎么也變不回原來的模樣了,只好用他那尖尖長長的嘴啄樹木里面的害蟲充饑,也算是重操舊業(yè),干起了樹木的醫(yī)生。
但是雷公嫉惡如仇,性情暴躁。一聽某人犯法,就大發(fā)雷霆,不分皂白,不探究竟,就擊掌發(fā)靂打死。
但往往有些是含冤受死的,因此又引出有關(guān)電母來輔佐他進行工作。
電母是司掌閃電的女神。又稱為金光圣母、閃電娘娘。
她有一頭蓬松的頭發(fā),紅紅的顏色。兩只腳上都只有三個腳趾。傳說她手里握有兩面鏡子,發(fā)出電光時,十分明亮耀眼
雷公和電母倆常常一起出現(xiàn),原先的職能就是管理需電。
到了后來,就有了懲惡揚善的作用,如果有人犯了天都不能澆忽的罪過,那么天帝就會派雷公電母用五雷轟他,隆隆的聲音好象上天發(fā)怒一樣。
傳說,電母的前身是一個寡婦。
她很有孝心,這個寡婦,丈夫早死,既沒有兒子,家境又極其寒貧,堂上只有一個婆婆,她很孝順服侍著婆婆度日,不肯改嫁。
有一次,她的婆婆病了,很想食肉。但是她哪里有錢去買肉孝敬婆婆呢?
她左思右想,就想起古時有“割腕供姑‘的事,她也就毅然把股上的肉割下來,煮熟做好飯,去孝敬她的婆婆。
可是她的婆婆哪里能夠吃得下這堅韌的股肉呢?
她還不知體諒她媳婦的孝順,反而以為她的媳婦不孝敬,把買來的好肉留起來自己吃,將那不好吃的肉煮來孝敬她。
她就叫罵起來,還請了雷公將她的媳婦打死。
怎知雷公真正應(yīng)命了,不分青紅皂白,把這個寡婦打死了。
將要人鹼的時候,人們才發(fā)現(xiàn)她的媳婦的股上割下一塊肉,還有未痊愈的血疤,老婆婆她這時才猛醒反悔。
然而媳婦已被擊死,又無法叫她活過來。她就啼哭哀求著雷公,度她的媳婦的亡靈超生。
而雷公知道內(nèi)情之后,也后悔自己的不審慎,僅僅聽了那老婆婆的一面之詞,未加分析,沒有調(diào)查,竟然沖動之下,擊死好人。
于是雷公就奏了玉皇,請命將這個寡婦作為自己的妻子,踢為電母。
在它未發(fā)雷之前,電母可以放光,先明亮世間的善惡,以明黑白,以免再錯擊人。
所以現(xiàn)在鳴需的時候,先有電光閃一閃,就是這么一回事了。
“玄鳥生商”的神話傳說
“玄鳥生商”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最早是商的后裔用歌的形式唱出來的,后來《竹書紀年》《史記》《烈女傳》將它記錄下來。
很久很久以前,大約四千多年前的春夏之交,一個美好的日子,帝嚳、他的妃子簡狄與妹妹三人正在“玄丘之水”中洗澡,看見空中飛來一只玄鳥,玄鳥口中銜著一枚蛋,蛋殼上帶著五道花紋,非常美麗,正看著,那蛋就落下來了,簡狄與妹妹都跑去爭著去拾這枚蛋,簡狄拾到了,妹妹過去搶,簡狄便迅速地將蛋含在嘴里,一不留神,那蛋被吞入肚中,于是,簡狄懷孕了,后來剖腹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叫契。契就是商族的始祖,被后世子孫稱為“玄王”。
契是商族自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所祭祀的最早的男性祖先,從契開始,商族人才真正進入到了父系氏族公社。玄鳥,黑色的鳥,就是我們今天看見的燕子。商族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由上天命令玄鳥而生的,從此契族部落就把燕子作為他們崇拜的圖騰,把他們的居住地大夷山更名為燕山,這就是燕山的由來。而那個“玄丘之水”應(yīng)該是古玄水,也就是今天穿桃林口長城而進入盧龍縣境內(nèi)的青龍河。
比翼鳥的傳說
在遙遠的古代,黃河附近有個小村莊。有一個小孩子他叫柳生,家境困苦的他,每天幫家里做完事之后最喜歡的便是在家后面的深樹林里聽著各種鳥的叫聲,漸漸的柳生也學(xué)會分辨各種不同類型的鳥叫聲,慢慢的他也學(xué)著各種鳥兒的叫聲,久了之后模仿出來的聲音連鳥兒都分辯不出是真是假,經(jīng)常能招來許多的鳥兒和他同樂。
年過一年,日復(fù)一日。柳生也長大了,這一年柳生十六歲,唯一和他相依為命的母親也由于長年的勞累過度病重無法下床,需要較多的金錢來買藥,于是黃生賣身進入了對面村的黃員外家負責花園的工作。柳生進到黃員外家后,因為一只金絲雀與黃家小姐結(jié)緣,日久生情,卻被黃員外得知,柳生被黃家眾家丁打了個半死,又被抬到了附近的黃河。黃家小姐聽說后血氣攻心,噴出了一大灘的鮮血便去世了,這時人們看到了一只美麗的單翅的小鳥,從那少女的心口跳了出來,那鳥兒并不會叫,只是朝著黃河的方向跑去,這鳥只有右翅也不會飛,一些人看了奇怪便跟了過去。那鳥雖然不會飛,但速度確是很快,不一會便追到了黃河邊,本來還有一口氣的快要被扔下黃河的柳生,看到了這只小鳥也便把雙眼合上,被眾家丁甩了下去。這時候被甩下黃河的柳生也從心口跳出一頭和那美麗小鳥一般但只有左翅的鳥兒,從剛要落下黃河的尸體上跳起,和那少女變成的只有右翅的鳥兒合在一起,飛向了天空。這小鳥兒的叫聲美麗無比,眾人都被它的啼叫聲吸引了。后來眾人便說,那會唱歌的鳥便是柳生的心變的,而那不會唱歌的鳥便是黃鶯的心變的,兩人真心相愛死后也變化成了鳥兒,人們便把這種鳥兒稱做比翼鳥,從此世上便有了比翼鳥了。也有人被柳生的毅力打動了,便道:不到黃河心不死,比喻是下定了決心做某件事。
白蛇谷的傳說
薊縣黃崖關(guān)長城北側(cè)新開辟的白蛇谷景區(qū)生長著一片奇怪的樹木,此樹從外表看很像椴樹,不論是枝干還是葉子,都很難分辨出它與椴樹哪里不一樣,怪就怪在此樹專門欺負未婚男子。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早先并沒發(fā)現(xiàn)這種樹欺負人,五、六十年代生產(chǎn)隊的時候,有一個村民到山里砍柴遇到此樹,砍幾根樹杈背回家,第二天渾身起了一層紅疙瘩且奇氧難耐,鎮(zhèn)里縣里的醫(yī)院跑了個遍也沒查出個所以然,日子久了竟不治自愈。后來他把自己的遭遇告訴給其他村民,開始大家都不信,過后又有村民因砍柴沾染此病,大家才知道此樹的厲害,但人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的人碰了那樹就長疙瘩過敏,而是只有未婚男性接觸了它才發(fā)病,女人和已婚男性隨便怎么摸它碰它都沒事。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這里還有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呢。
相傳明代修筑黃崖關(guān)長城時,附近村莊都住了不少工匠,這些工匠每天早出晚歸工作相當辛苦,但畢竟年輕后生居多,他們天性好動,收了工或三五成群或獨自出行村里村外溜達,很快就與村民混熟了,且青年男女之間日久生情,竟成就了幾對好姻緣。這其中有個村莊叫太平村,村里有一富家小姐叫春桃,這春桃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知書達理,心靈手巧,附近十里八村不少富家子弟都想娶她為妻,可這春桃小姐偏偏誰也瞧不起,惟獨看上了對門兒住著的河南工匠韓青。那韓青也確實是帥,身高七尺,細腰乍背,白凈面皮,一雙丹鳳眼炯炯有神,咋看也不像個賣苦力的。倆人自打第一次在門口照面就互相記住了對方,為了多見幾次面,姑娘總是瞅準工匠們收工回村的時候到村頭散步或摘野花,一來二去倆人在一起呆的時間越來越長,話也越來越多,大有相間恨晚之意,倆人的接觸很快就被人看破心思,沒用幾天,闊小姐春桃與窮工匠的桃色新聞就傳了個家喻戶曉。春桃爹娘知道了此事,頓覺顏面盡失,到家把女兒臭罵一頓不說,還把她趕出了家門。姑娘走投無路,就去找韓青,表明心跡后央求韓青帶她逃離此地,遠走他鄉(xiāng)。可她萬萬沒想到那韓青竟是個膽小怕事且毫無主見之人,見心愛的人遭此變故,不但不同情反而翻臉不認人,將姑娘拒之門外。極度失望的春桃姑娘見此情景哭著離開了村子,向深山走去。這時,村里幾個老早就垂涎姑娘美貌的潑皮無賴見有機可乘,一路尾隨也進了山,當來到一片樹林,幾個人呼嘯而上欲對春桃非禮。見此陣勢,已是萬念俱灰的春桃出奇的鎮(zhèn)定,她冷冷地掃一眼眾無賴,一字一頓地說:“看你們誰敢碰我!”接著,又向著村子的方向顫聲呼喚:“爹呀,娘啊,不孝女兒春桃走了!”言畢,縱身向一塊大青石撞去,當即氣絕身亡。
春桃慘死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村里,她的爹娘悲痛萬分,尤其是那當娘的聽到此信捶胸頓足,后悔不跌,幾次昏厥。見老兩口那個樣子,鄉(xiāng)親們當即組織起來,揪著一個跟蹤春桃的無賴帶路向那片樹林找去,可是到了那片樹林一看,青石還在,姑娘已經(jīng)不見了。鄉(xiāng)親們放開嗓門一聲接一聲呼喚春桃,漫山遍野到處回音,就是沒有應(yīng)答,只有樹葉颯颯作響,像嗚咽又像怒吼。
后來工匠韓青也去了那片樹林,回來后渾身長了一層紅疙瘩,奇癢難耐,最后皮膚潰爛而死。再后來又有人去過那片樹林,奇怪的是凡已婚男子和女人進去,不論砍柴還是爬樹啥事兒都沒有,可若是未婚男子進去,皮膚無論碰到樹枝還是樹干準是渾身過敏起紅疙瘩,緊著治可以保住性命,弄不好就渾身潰爛而死。對此現(xiàn)象,連科學(xué)家都沒找出答案,村里人說,那是死去的春桃姑娘附身樹木報復(fù)那些對感情不忠的負心男人呢。
龍王的傳說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短隙礈Y神咒經(jīng)》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qū)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qū)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qū)分的54名龍王和62名神龍王。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shè)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
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yīng)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yīng)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游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龍王信仰在古代頗為普遍,龍王是十分受古代百姓歡迎的神之一。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龍往往具有降雨的神性。唐宋以來,帝王封龍神為王。
從此,龍王成為興云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的神,龍王治水則成為民間普遍的信仰。據(jù)史書記載,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shè)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
由此,龍王之職就是興云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jīng)》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云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yīng)時甘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