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朱德的經典歷史故事
大家對于朱德元帥的知識了解哪些呢?知道關于他的歷史故事嗎?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朱德的經典歷史故事,希望你喜歡。
關于朱德的經典歷史故事一
朱德從小在私塾念書,還上了小學、中學,后來考入了成都的高等師范學校體育科。他逐漸接受了革命反帝的思想,思考怎樣救國救民,但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從成都高師體育科畢業后,他回到儀隴擔任了高小的體育教師。
朱德的父親一直主張讓他讀書做官,可是,學了半天卻當了一個體育教員,心中很是不悅。1909年11月,朱德又考取了云南陸軍講武學堂,開始了軍旅生涯,那時,朱德23歲。
在云南講武學堂,朱德刻苦學習,嶄露軍事天才,提前畢業到了蔡鍔的部隊,并屢建戰功,被升為旅長,當地百姓先后為他立了“救民水火”和“除暴安良”兩塊功德碑,至今還矗立在四川瀘州。
朱德在蔡鍔的影響下,雖然有了軍事救國的思想,而且轉戰南北,功名赫赫,但究竟怎樣救國,仍沒有明確的答案。他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索。他訂了進步雜志《新青年》、《新潮》、《每周評論》等,努力尋找著救國的道路。當時,身為旅長的朱德,待遇已經十分優厚,他不僅還清了家中的欠債,還為家人蓋了一座小樓,后來,又把包括父母在內的20幾口人接到他任職的四川瀘州。但是,他內心卻非常苦悶,苦于找不到真正的出路。苦悶至極,朱德甚至抽上了鴉片。
1919年的“五四”運動給了朱德很大的影響,使他看到了曙光;特別是,在他的好友孫炳文幫助下,逐漸走上了反帝反封建,救國救民的道路。
1920年8月,朱德來到成都,又遇好友孫炳文。孫炳文對朱德說,他要去北京找五四運動的重要領導人李大釗。朱德聽了很是高興,說:“好啊,咱們一起去吧!”
經過商量,朱德與孫炳文決定,先去歐洲考察學習,努力尋找革命的道路。
1922年初,朱德辭掉軍職,拋掉優裕的生活,換上西裝,登上了去歐洲的法國輪船安吉爾號。他的好友孫炳文,還有10來個青年,經過40天的航行,首先到達法國著名的港口馬賽,然后,乘火車到了巴黎。
朱德與孫炳文在巴黎住在一個中國商人家里。這位中國商人年輕時就漂泊過海來到巴黎謀生,幾十年過去了,思鄉之情越來越濃。他特別希望聽到來自祖國的信息,而朱德他們則一再打聽巴黎的情況;因此,一有空兒就坐下一起聊。
一天,那個中國商人又告訴朱德,他聽一些中國留學生說,在巴黎成立了一個叫共產黨的團體。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朱德趕緊問道:“那些共產黨人在什么地方?”中國商人說不清楚,但他答應設法去打聽一下。 第二天,那個中國商人告訴朱德和孫炳文另一個人知道共產黨的情況。他們急切的跟著中國商人找到了那個人。可是,那個人告訴朱德,共產黨組織的負責人名字叫周恩來,但是,已去了德國柏林。朱德和孫炳文聽了很是失望。這時候,那個人看他倆誠懇的樣子,就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紙條,說:“別著急!我這里有周恩來在柏林的地址。”
朱德接過紙條,如獲至寶,緊緊握著那個人的手表示感謝。
朱德和孫炳文商量了一下,決定馬上去柏林找周恩來。他們乘火車很快到了德國柏林,按紙條上的地址,東打聽,西打聽,好不容易來到了瓦爾姆村皇家林蔭路,天已經黑了。 他們倆不顧一路奔波的勞累,敲開了房門,一個年青人出來很有禮貌地問道:“你們找誰?” 朱德連忙說:“我們找周恩來!”那個年青人說:“我就是!”
周恩來請兩人進到屋里,朱德心中還有點不信,共產黨的負責人怎么這么年青啊。當時,周恩來也就20來歲,眉清目秀,很精神的樣子。
周恩來給客人讓了座,沏茶倒水,兩只炯炯的大眼睛望著朱德和孫炳文問道:“二位有什么事嗎?”
朱德端端正正,坐在比他小10歲的周恩來面前,介紹了他們的情況,說明他們尋找共產黨的急切心情和要求入黨的迫切愿望。
周恩來一邊認真地聽著,一邊在筆記本上記著,為朱德的傳奇經歷和追求革命的激情而感動。他表示,可以介紹他們二人加入共產黨,先做候補黨員,然后履行入黨的手續。
周恩來為朱德和孫炳文安頓了住處。1922年11月,朱德經周恩來和張申府介紹,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關于朱德的經典歷史故事二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我黨建立的第一個根據地,朱德和毛澤東領導的兩支部隊在井岡山會師,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象征著中國革命的一個新的開端,也是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的重要基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造的井岡山精神,今天仍然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革命的一大勝利。但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處境非常困難。根據地地處山區,百姓不多,經濟困難,部隊的供給不能保證。 特別是,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的不斷進攻,圍剿,經濟上封鎖,部隊吃糧都很困難。在非常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部隊還要下山去籌集和運送糧食。部隊所需糧食都是靠下山打土豪解決。要從山下把籌到的糧食運上山。山高路陡,到山下運糧要走幾十里路。那時候也沒有汽車,全靠人挑,戰士們經常要下山去挑糧。毛澤東和朱德雖然軍務繁忙,每天夜里都工作到很晚,但還要親自與戰士下山去挑糧,這在現在是很難想象的。朱德當時已是40多歲的人,身為軍長,日夜操勞,但他仍然和戰士一樣,親自下山去挑糧。直到現在還流傳著“朱德的扁擔”這樣一個故事。
到運糧那天,朱德穿一雙草鞋,頭戴斗笠,和戰士們一樣用一根扁擔挑著滿滿一擔米,汗流滿面地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從山上到山下的茨坪有五六十里地,從天亮出發,要到天黑才能回來。戰士們見軍長每天日夜操勞,白天還和大家一起下山挑糧,都很心疼,就勸他不要去了。可是,怎么勸也沒有用,有的戰士就想了一個辦法:把軍長的扁擔給藏了起來。軍長沒了扁擔,還怎么去挑糧?可是,朱德又設法找來一根扁擔,而且在扁擔上刻了三個字:“朱德記”。
到山下運糧的地方越來越遠。這一天,部隊要到寧岡挑糧。多遠呢?離井崗山足有200里地。當天回不來。
裝糧的同志想照顧照顧軍長,少給他裝點糧,朱德不干,親自把籮筐裝滿。這還不算,又把專門帶來的兩個口袋都裝了半下。有的戰士急了,說道: “軍長, 您那么大歲數,少挑一點吧,我們每人多挑一把就行了.”朱德不答應,一臉嚴肅地說道:“我為什么要少挑?我挑得動嘛!”朱德挑了多少糧食呢?一過秤;142斤。好家伙,真不簡單,走的都是山路,一邊是崎嶇小路,一邊是萬丈深淵,革命真是不容易啊!
路遠了,挑糧的隊伍要在半路住一宿。戰士們湊在一起商量怎樣減輕一下軍長的擔子。第二天一早,幾個戰士來到軍長跟前,還沒張嘴呢,朱德就先開了口:“怎么樣,你們是不是要跟我比賽比賽啊?”班長謝長生一聽比賽來了勁,趕緊說:“好啊,誰先到山上誰英雄。”一個戰士拉了一下班長的衣角,謝長生忽然恍然大悟,說:“比賽可以,但有一個條件。”
朱德問:“什么條件”? “你年歲大,把糧食給我們每人分一把!” 朱德聽了,趕緊挑起籮筐上路了。
朱德挑著100多斤的重擔,大步大步朝前走,要是不認識的人,怎么能相信這挑擔的人竟是軍長!
中午,在一個叫斜源村的地方休息了一會兒,繼續上山。兩個戰士不由分說,把朱德兩個籮筐上的口袋搶了去。朱德要去追,兩個戰士已經走遠了。沒辦法,朱德笑著說:“這小家伙!”朱德和戰士們一起把糧食挑上了山。
后來,紅軍長征到了延安,仍然非常艱苦。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扼殺革命,對延安又實行了經濟封鎖。毛主席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朱德總司令雖然已是半百的老人,也親自紡線種菜。他經常到菜地里勞動,澆水、施肥,他種的南瓜可大了,一個南瓜幾十斤重,創了紀錄。
朱德的扁擔和大南瓜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革命勝利來之不易,艱苦奮斗不能忘。
關于朱德的經典歷史故事三
南昌起義失敗后,朱德帶領一部分隊伍轉移到了廣東的三河壩。敵人很快糾集了10個團兩萬多人的兵力進攻三河壩。經過三天三夜的激烈戰斗,雖然消滅了不少敵人,但是敵眾我寡,又與主力部隊失去了聯系。為了保存力量,尋找有利戰機,朱德決定轉移。這時,一部分戰士有些動搖了,朱德耐心地向大家解釋,起義雖然失敗了,革命遇到挫折,但這只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他宣布:“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有人問:“敵人這么強大,我們怎么辦呢?” 朱德堅定的說:“我們打游擊啊!反動派總有一天要被我們消滅。”
隊伍又前進了,但仍然很艱難。部隊打到湖南汝城時,一天夜里,戰士們正在睡覺,朱德還在翻看報紙,考慮第二天的行動,突然一聲槍響,他立即下令讓警衛員通知部隊轉移。朱德交待說,現在情況不明,不到萬不得已不準開槍。
大家提著槍準備撤退,敵人已經追了上來。敵人喝道:“朱德在哪兒?”一個戰士答道:“在后面!”此時,朱德已來不及隱蔽了,他急中生智,隨手拿起伙夫的圍裙系在腰上。
敵兵厲聲問道:“朱德在什么地方?快說!”
朱德不緊不慢地指著后面那間房子答道:“在后面!”
兩個敵兵趕緊朝后面那個房子走去,可走了幾步又轉過臉來,不放心地問朱德:“你是干什么的?”
朱德用手撣了撣圍裙,說:“我是伙夫頭!”
這時天已經黑了,敵兵把朱德拉到燈下仔細一看,只見朱德腳穿一雙破草鞋,身上穿著一件破衣服,胡子長長的,就趕緊去找朱德了。
朱德向警衛員使了個眼色,兩人急忙跳窗戶跑了。
朱德帶領隊伍到了湖南信豐時,就聽說毛澤東上了井岡山,他還派毛澤覃上井岡山與毛澤東聯系,準備必要時也轉移上井岡山。
毛澤東知道了南昌起義的情況,很是關心,派何長工下山去打聽起義部隊的下落。何長工在廣東韶關犁頭鋪找到了朱德。
朱德聽何長工介紹了毛澤東上井岡山的情況,非常高興。他激動地說:“我們跑來跑去,沒有一個站腳的地方,正要去找毛澤東呢!前幾天,我已派毛澤覃去井岡山了。”
第二天,朱德給何長工寫了一封介紹信,還給了一些盤纏,讓他趕快回井岡山,向毛澤東說明情況。不久,起義部隊發起了湘南起義,敵人糾集了7個師的兵力進行圍剿。為了保存實力,朱德決定向井岡山轉移。毛澤東很快派部隊下山去接應,朱德在汝城又見到了何長工。何長工說:“我們拼命往南打,沒想到你們撤得這么快。” 朱德高興地說:“你們的行動直接掩護了我們。現在,毛澤東在哪兒?”何長工說:“他帶領部隊打掩護,再過三、四天才能到這里。”
朱德和毛澤東在寧岡的礱市會合了。兩位巨人歷史的會面是在礱市的龍江書院。
朱德和陳毅先到了龍江書院。當毛澤東到來的時候,朱德和陳毅到書院門外迎接。朱德大步走向毛澤東,伸出大手,兩位巨人的手掌緊緊握到了一起。他們使勁搖著對方的手,那么有力,那么熱烈,這是一次歷史的會見。
1928年5月4日,在礱市舉行了“慶祝兩支部隊勝利會師”的大會。
會場設在礱市南邊一個草坪上。用門板和竹竿搭起一個主席臺,兩側插滿了紅旗,懸掛著'“慶祝兩支部隊勝利會師”和“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幅標語。山茶花紅,油菜花黃。笑聲,歌聲震天響,會場上人山人海。
兩支部隊的領導和各界人士組成的主席團走上了主席臺,慶祝大會開始。何長工主持大會。當他宣布慶祝大會開始時,軍號吹起,鞭炮齊鳴。執行主席陳毅首先講話。他說,今天是五四紀念日,我們在這里慶祝兩支部隊的會師,意義非常重大。他宣布,兩支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同志任軍長,黨 代表是毛澤東同志。
朱德在大會上講話。他說,兩支部隊的匯合,意味著中國革命的新起點, 我們有了根據地,我們的力量更大了。我們兩支隊伍要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他還風趣地說:“我們大家都很高興,敵人卻難過了。那么,就讓我們的敵人難過去吧,我們不能照顧敵人的情緒,我們要徹底把它們消滅!”
毛澤東也發表了講話,會場上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和歡呼聲。毛澤東和朱德的巨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開始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
看過關于朱德的經典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中國歷史上勵志故事大全
2.朱德的經典名人名言
3.名人勵志的小故事四則
4.古代名人故事書里的故事
5.關于鄧小平的經典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