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歷史小故事 郭沫若歷史故事
郭沫若是我國卓越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關于他的歷史故事大家了解哪些呢?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郭沫若的歷史小故事,希望你喜歡。
郭沫若的歷史小故事一
郭沫若是我國卓越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他于1892年生于四川樂山“綏山毓秀,沫水鐘靈”的古鎮——沙灣。
郭沫若四歲半便進“綏山館”讀書,在這里度過了八個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訓導下,讀《唐詩三百首》、《千家詩》等許多古書。因此,他不到七歲,就已能寫出滿不錯的對聯和詩詞。
郭沫若在少年時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難的同學。有一天,他碰到在樂山太平場讀書的好友余童生,只見小余表情沮喪,仔細一問,才知他因交不起學費,被迫退學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聰明好學,很有抱負,如今中途輟學,多可惜呀!于是,他溫情脈脈地安慰小余說:“別難過,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情,讓他免費收下你。”說罷,當場作了一副對聯,送給了私塾先生。
誰知,私塾先生接過對聯,只看了兩眼,就無動于衷地扔到了一邊。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揮毫,作了一首七絕《憐余童生》:“學海茫茫庭院森,無銀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師施恩典,同病相憐應有人。”
私塾先生讀了這首情深意切的七絕詩,深受感動,不久就免了余童生的學費,使他得以繼續念書。
郭沫若的歷史小故事二
1927年大革命失敗,蔣介石叛變了革命,大肆殺害共產黨人。面對敵人的白色恐怖,郭沫若大膽地指名道姓地批判蔣介石。蔣介石惱羞成怒,下令通緝他。為了避難,郭沫若再次東渡日本。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對他進行監視,使他失去了自由。在無奈的情況下,他開始潛心研究甲骨文。
由于沒錢買書,他每天要走很遠的路到書店去看書。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與東洋文庫主任石田干之助聯系,才容許他在一兩個月內讀完庫中所藏的一切甲骨文著作。在此期間,他把關于中國考古學上發現甲骨文的記載全都翻閱了一遍,同時還幾乎訪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實物資料。
郭沫若夜以繼日地工作,廢寢忘食。有一天累得病倒了,即使發著高燒,他仍然不肯放下手中的毛筆。在呻吟中,他還念叨著書齋里的那些寶貝。
他的《甲骨文字研究》中《釋支干》一篇的手稿,有一段字寫得特別粗大,就因為是在發高燒的時候寫的。就這樣,他僅用了兩年左右時間,便完成了《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以及《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這是他研究甲骨文、金文的第一批成果。
當時他的生活非常艱難,有時甚至沒錢買一枝毛筆。經常要靠朋友的接濟。為了顧全一家六口人的生活,他不得不分出精力兼搞寫作和翻譯。這期間,他時斷時續地寫下了內容相關聯的《我的童年》《反正前后》《黑貓》《初出夔門》等回憶性質的散文。
搜集和辨認甲骨文字,也給他的家庭增添了樂趣。有一段時期,每天吃晚飯的時候,他都要把骨片一塊塊地擺在飯桌上,讓全家人一起來辨認。小兒子博生往往猜中的最多,郭沫若常常笑著豎起大拇指夸獎他。那是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候。
郭沫若的歷史小故事三
70年代時,陳廷敬后人陳光美前往北京拜訪郭沫若,郭沫若見了老鄉很高興,問了家鄉許多事情,又問陳光美生活情況,陳光美在談到自己的孫子即將出生時,突然想到請郭沫若為孫兒取個名字,郭沫若說:“還沒有生呢,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等生了再取名吧!”陳光美說:“醫生已經查過了,是個男孩。”出于老鄉情誼和陳家對自己的尊重,郭沫若想了想,便去書房寫了個紙條出來,郭沫若說:“取國棟如何,望你孫兒將來成為國之棟梁。”陳光美接過紙條,“謝謝郭老,棟梁不敢當,還是耕田種地的好啊!”
郭沫若看出陳光美對這個名字并不感興趣,“光美何出此言?”陳光美說:“當年陳獨秀流落江津,在兩黨面前做不成好人,家父去江津看望他,陳獨秀感慨家父幸好沒有跟他走,政治不如說是政爭,爭中還有爭啊,耕田種地,與世無爭,個人太平,天下皆太平。”郭沫若說:“光美之言不無道理,人民安居樂業才是大道理啊!”兩人沉默了一會,郭沫若說:“既然光美喜歡田園生活,那就來個陳霖降露,恩澤于田吧!給你孫兒取名恩田如何?”陳光美重復了一句,喃喃自語:“這名聽起來有點土氣,象牛耕田的感覺,仔細一想卻很有味道,孩子屬牛,正好是郭老《水牛贊》中的水牛耕田,好名好名!郭老不愧為一代大師啊!”郭沫若又去書房寫了一個紙條出來。
看過郭沫若的歷史小故事的人還會看:
1.中國歷史寓言故事大全
2.中國經典歷史故事
3.中國歷史趣味小故事
4.中國歷史上勵志故事大全
5.中國歷史上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