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歷史故事
小歷史故事大智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小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小歷史故事篇1
張居正總結說:人們怕那些吏,一定要賄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從他們手里撈點好處,而是怕他們禍害自己。
合法地禍害別人的能力,乃是官吏們的看家本領。這是一門真正的藝術,種種資源和財富正要據此分肥并重新調整。
張居正大概是明朝最能干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場上的種種弊端和權謀,圓熟地游刃其間,居然憑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興大業。如此高明的先生講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場故事,必定大有深意,不可不聽。
張居正說,軍隊將校升官、論功行賞,取決于首級。一顆一級,規定得清清楚楚。從前有個兵部(國防部)的小吏,故意把報告上的一字洗去,再填上一字,然后拿著報告讓兵部的官員看,說字有涂改,按規定必須嚴查。等到將校們的賄賂上來了,這位吏又說,字雖然有涂改,仔細檢查貼黃,發現原是一字,并無作弊。于是兵部官員也就不再追究。張居正問道:將校們是升是降,權力全在這個小吏的手里,你不賄賂他能行嗎?
這個故事有個時代背景:當時將校們很少有不冒功的。號稱斬首多少多少,其中多有假冒。追究起來,他們砍下來的很可能是當地老百姓的腦袋,所謂濫殺無辜。如果沒人較真,這些腦袋就是戰功,大家升官發財,萬事大吉。如果有人較真,這些腦袋就可能成為罪證,這幫將校罪過不小。所以,將校的命運確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掌握在那位小吏的手里,盡管他的官未必及得上人家手下的一個排長。
張居正總結說:人們怕那些吏,一定要賄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從他們手里撈點好處,而是怕他們禍害自己 。
合法地禍害別人的能力,乃是官吏們的看家本領。這是一門真正的藝術,種種資源和財富正要據此分肥并重新調整。
小歷史故事篇2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也說明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小歷史故事篇3
西晉末年,匈奴人占領中原,北方有許多人避難到南方來。祖逖也帶了幾百家鄉親來到淮河流域一帶。在逃難的行列中,祖逖主動出來指揮,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糧食、衣服給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領。到了泗口(今江蘇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經有一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帶領他們早日恢復中原。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皇帝位。
祖逖渡江到建康,勸瑯琊王司馬睿說:“晉朝大亂,主要是由于皇室內部自相殘殺,使胡人乘機會攻進了中原。現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敵人殘酷迫害,人人想要起來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們去收復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會群起響應。”
司馬睿并沒有恢復中原的打算,但是聽祖逖說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辭,勉強答應他的請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撥給一千個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辦法。祖逖帶著隨同他一起來的幾百家鄉親,組成一支隊伍,橫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在船舷邊拍打,向大家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占領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他的激昂的聲調和豪壯的氣概,使隨行的壯士個個感動,人人激奮。
看過小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