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陳毅的歷史故事
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陳毅的歷史故事,希望你喜歡。
關于陳毅的歷史故事一:陳毅吃墨水
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元帥少年時代就非常愛學習。入學前,他就學會了好幾百個字,會背誦一些淺顯的詩文。5歲入學后,他學習更加認真,不論是背誦還是寫算,都名列前茅。
有一次,語文教員毛老師到陳毅家吃午飯,看見一個用一疊草紙訂成的本子,每張紙都很厚。陳毅父親對他說:“這是世俊(陳毅的學名)的練習本。”毛老師十分驚奇:“是練習本,怎么沒見上面有一個字?”原來,陳家早已破產,家里窮困得買不起紙和筆,可陳毅每天還自己規定寫50個大字、100個小字。為了給家里節省開支,陳毅就用筆蘸米湯在草紙上練字。寫的時間久了,那疊草紙就被米湯漿成了一張張堅硬的紙塊。毛老師知道這件事后十分感動,他撫摸著陳毅的頭說:“孩子,好好練吧!”陳毅非常愛讀書,常常把書帶在身邊,有空就看上幾頁,如果發現了一本好書,他簡直是如獲至寶,讀起來常常是廢寢忘食。
還有一次,陳毅到一個親戚家過端午節,進門后,看見桌子上有一本自己找了很久都沒找到的書,于是,他忘了走幾十里路的疲勞,立即躲到一個空房里專心致志地讀起來。他一邊看,一邊用筆摘錄重要章節,到了吃飯的時候,親戚幾次來請他,他都舍不得把書放下。親戚見他這樣用功就不忍再打擾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給他端去。陳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書本和摘錄上,粽子本來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書桌上的墨硯里蘸著墨汁往嘴里送,一連吃了兩個粽子,竟然沒有品出異味來。過了一會兒,親戚又給他端來面條,見他滿嘴是墨,便召來家人看,大家見了都忍不住大笑起來。陳毅起初還不知眾人在笑什么,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見手上沾了很多墨汁,才知道自己誤吃了墨汁,他詼諧地對大家說:“吃了墨沒關系,我正覺得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呢!”
關于陳毅的歷史故事二:陳毅探母
1962年,陳毅任中國外交部長。一次,他率團從國外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決定抽出時間去探望病重的母親。
陳毅的母親年高病重,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見到兒子來探望她,非常高興,正要和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換下來的尿濕的褲子還放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底下。
陳毅見到久別的母親,心里也非常激動,他連忙走上前去拉住母親的手,親切地問這問那。
過了一會兒,陳毅問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么東西藏在床下了?“
母親看著瞞不過去,只好說出了真情。
陳毅聽了說:“娘,您久病臥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侍候,心里非常難過,這褲由我去洗吧!”
母親硬攔住,不肯讓他洗,并說:“你是國家干部,做大事的,又打老遠回來,快歇歇吧!和媽媽聊聊。”
這時,陳毅的妻子張茜也搶著要去洗。陳毅急忙說:“我小的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條尿褲子。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褲子,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呀!”
陳毅說完,就從妻子的手里接過尿濕了的褲子和其他一些臟衣服,放在洗衣盆里,一邊洗著衣服,一邊和母親敘談起來。最后,陳毅元帥把母親的衣服洗得干干凈凈。母親看著他的背影,眼睛濕潤了。
關于陳毅的歷史故事三:幽默的陳毅
陳毅講話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談,常常以機敏而風趣的言辭使聽者折服。在一次會議上,有人看見他拿著一份稿紙,還不時地低下頭看看,后來竟發現那是一張白紙。"陳總,您怎么用張空白的發言稿啊?"會后有人問他。他回答說:"不用稿子,人家會講我不嚴肅,信口開河。"
建國初期,陳毅任上海。有一次對工商界人士演講,講臺上擺放著名貴的鮮花和精美的茶具。陳毅一上臺就說:"我這個人講話容易激動,激動起來容易手舞足蹈,講桌上的這些東西,要是被我碰壞,我這個供給制的,實在賠償不起,所以我請求支持會議主持人,還是先把這些東西'精兵簡政'撤下去吧。"會場上的人們立刻發出了輕松的笑聲。
在60年代的一個會議上,陳毅為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而大聲疾呼:"不能夠經過了幾十年改造、考驗,還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項帽子戴在所有知識分子頭上! "說到這里,陳毅摘下帽子,向參加會議的知識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聲說道:"今天,我給你們行脫帽禮!"這真摯的感情和恰到好處的幽默,使與會者為之動容。
看過關于陳毅的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陳毅故事讀后感
2.陳毅的故事讀后感
3.陳毅故事讀后感3篇
4.陳毅弈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