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歷史小故事3則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語:The Russian Federation),通稱俄羅斯或俄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俄羅斯歷史小故事3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俄羅斯歷史小故事·基輔-羅斯的建立這個俄羅斯還真算不上個文明古國,從基輔-羅斯公元988年建國到現在,只有千把年歷史。比起咱們堂堂中華五千年,算得上個小弟弟。當然,比起山姆那二百多年的‘建國’,也算得上爸爸級了。
三千多年前,中歐聚居著一些咱們叫做‘斯拉夫族’的人群,他們逐水草而行,向東遷徙,到了現在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帶,人們就稱他們為‘東斯拉夫人’,他們向西遷徙,到了波蘭,捷克,德國,奧地利一帶,人們就稱他們為‘西斯拉夫人’,他們往南部巴爾干安營扎寨,后世就稱他們‘南斯拉夫人’。不過,除了東斯拉夫人,在那塊土地上曾經還有過另外一些古老的民族居住過,象塞西亞人(SCYTHIANS),哥德人(GOTH),匈奴人(HUNS)和一些游牧民族。
開始,大家也就是每逢一,三,五趕個集。順著那幾條縱橫交錯的河流:維納河,德涅伯河,頓河和伏爾加河,架著小船,牽著豬狗,帶著老婆孩子,種田的,放馬放牛的,湊到一起,換點皮毛糧食,買點燒酒面包,東家長西家短地瞎侃侃,酗個酒打個架,跳跳舞唱唱歌,倒也快樂。這塊地方很富足,南可走中東,東可通亞洲,西面就更不用說了,大夥兒本來就是從那里過來的。
趕集的時間長了,趕集的那塊地方就成了個‘中心城市’,發達起來。公元10世紀(988年左右),幾個部落的頭頭一看這地方風水不錯,又靠近德涅伯河,乾脆,就在這里安營扎寨,取了個名字叫基輔(KIEV)。來趕集的四方八面老鄉都是斯拉夫人,可是城中掌柜的大多數卻是從北面斯堪地納維亞半島來的商人,他們稱自己為羅斯(RUS),于是這RUS加KIEV,就是最早的俄羅斯---
基輔-羅斯的來路。
當時基輔-羅斯的政府首腦,相當于咱們的行政長官,叫伏拉基米爾大公,這個人有點高瞻遠矚,當官的胃口也很大,為了在意識形態上管好子民,他派了三隊高級和尚出去取經,希圖尋找一種能給老百姓洗腦的靈丹妙藥,好長期控制城中的百姓,減少治安方面的混亂,當然,這位伏拉基米爾長官的媽媽奧爾加很早以前就阪依了希臘東正教,我以后還要講到這個故事,一個挺有趣的故事。不過在10世紀的時候,伏長官仍舊派了幾隊高級和尚出國考察,倒不是為了去大吃大喝,真真的是想引進國外先進思想。第一隊和尚去了巴爾干的穆斯林國家,發現那里的人們在教堂里不斷地起身-彎腰-又跪下,枯燥地重復著這幾個動作,臉上全沒有快樂表情;第二隊和尚去了德國天主教堂觀摩,發現那里的人們比較萎靡不振,臉上全沒有上帝的光亮;第三隊和尚去了希臘東正教的教堂,那里的氣氛是如此莊嚴而高雅,基輔來的土和尚們覺得他們自己簡直是進了天堂!
當三隊高級和尚都回到伏拉基米爾大公的辦公室時,大家如此這般地把情報一交流,都覺得希臘東正教最符合我國發展和建設的宏偉戰略目標,如是,由大公拍板,東斯拉夫的各位加入了希臘東正教,直到現在。
俄羅斯歷史小故事·土地和人其實,從領土擴展這個角度來看,整個俄國歷史,就是一部領土不斷擴張的歷史。在公元988年基輔-羅斯建城時,俄國的版圖僅限于東歐南部第涅伯河和伏爾加河一帶的一大片平原,俄羅斯人稱這兩條河為‘母親河’,就是說的他們國家的發源地。
經過以后幾百年的征戰和擴張,到了16世紀早期,俄國的版圖向東向北已經擴展到了烏拉爾山脈。16-19世紀是俄羅斯版圖大擴張的時期,俄國的亞洲部份,也就是烏拉爾山以東的大塊版圖,就是那時候‘生’出來的。咱們中國的領土,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地方是1857年滿清政府以‘璦揮條約’被迫割讓給俄國的,而1860年又是這個政府,將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給了俄國人。到了1917年以后,許多周邊小國‘加入’到蘇聯的版圖中,使她成為世界上第一國土大國。可是在1990年代以后,隨著周邊小國的陸續‘獨立’,現在她的版圖和1913年十月革命前的土地一樣大,不過,仍居世界第一位。
這樣大一塊土地,人口卻少得不成比例。不是說這里沒有肥沃的土地,而是嚴酷的自然條件,和連年的戰爭使得人口興旺不起來。北面靠近北極圈的大片凍土地帶,中部的沼澤區域都不適合農業生產,即使在首都莫斯科,冬天從10月份就開始了,而夏天苦短,人們剛脫下大衣,瀟灑不到兩個月,又該在寒風里鉆來鉆去了。
俄國在歷史上屢次遭受外來侵略,從東面來的有蒙古鐵騎成吉思汗和他的孫子拔都,他們建立的金帳汗國從13世紀到15世紀統治俄國達240多年,強迫俄國貴族和百姓向他們納重稅,伏首稱臣。從西面來的有法藍西皇帝拿破倫和德國第三帝國希特勒的軍隊。這些軍隊都曾經無一例外地在俄羅斯大平原上長驅直入,燒殺戮掠,不過后來終究沒有站住腳。許多研究俄國歷史的學者都認為,由于俄國特殊的地理環境,烏拉爾山以西的一馬大平川,缺乏天然的山脈作屏障,使得入侵者很容易揮戈千里,毫無阻攔。但是,高緯度的嚴寒往往在關鍵時刻又幫助俄國人打擊入侵者,使他們容易進去卻不容易站住腳跟。希特勒和拿破倫在這方面均有深刻的教訓,而蒙古人的金帳汗國也因為懼怕嚴寒而將大本營遠遠地設在南方溫暖地區,這為他們控制日后迅速發展的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北方地區造成了困難,最后,也是由莫斯科大公領導的軍隊將他們趕回了烏拉爾山以東。
俄羅斯人的來源和咱們中國人不一樣。我們有我們引以為驕傲的‘北京猿人’,我們是世界人種里獨立的一枝。可是俄羅斯卻沒有那樣的驕傲,她其實是一個‘移民國家’。最早在這里生存的是一些來來往往的游牧民族,西塞亞人,希臘人,伊朗人(又稱‘撒馬爾坦人’),哥特人,匈奴人,他們在那里打來打去,打輸了的就拔腳跑掉,打贏了的就在那里住一會兒。住得無聊了,別人再來打他們時,他們又往別的地方跑掉了。這樣的來來往往,到了公元六世紀左右,分別從西面中歐捷克那一帶和北歐斯堪地納維亞的丹麥,瑞典一帶來了兩撥堅韌不拔的移民,在那里定居下來不走了,就是最早的俄羅斯人。
從西面來那一撥人,歷史學家稱為東斯拉夫人,從北面來那一撥人,因為來自瑞典東部的羅斯拉根(ROSLAGEN)地區,所以人們就用這個地名的前半部份ROS來稱呼他們為羅斯人。不過有俄國學者爭辯說羅斯一詞來源于斯拉夫民族的羅季,羅斯和魯斯三個古老的部落。
不管怎么爭論,總而言之,從歐洲中部和北部來的這兩撥或黃發藍眼,或黑發褐眼的高鼻子移民,組成了最早的俄羅斯民族。
俄羅斯歷史小故事·維京人最早的俄羅斯民族是由中歐東斯拉夫人和北歐維京人的后代組成的。
東斯拉夫人基本上是一群游牧的農民和牧民,他們游浪到第涅伯河和伏爾加河地區就安居樂業下來,成為一些分散的部落,沒有經過什么激烈的征戰。可是維京人就不同了,熱衷玩‘帝國時代’游戲的網蟲們,對這一支強悍的北歐民族肯定很熟悉,他們來自斯堪地納維亞的丹麥,瑞典和挪威。在北歐語言中,‘維京(VIKING)’包含兩重意思:旅行和掠奪,另有一說是:VIKING一詞來自冰島語中的VIK,意即‘海灣’。維京人善航海,善工藝,善經商,善征戰,善掠奪,他們是一群兇猛強壯的漁夫,商人,海盜和戰士,這一群被歐洲***會稱為異教徒的人們,曾經象成吉斯汗的鐵蹄那樣,無情地蹂躪過中世紀的歐洲。從公元八世紀開始到十一世紀,丹麥人向西南航行,攻擊和掠奪英國,法國和意大利,幾乎是打遍歐洲無敵手;瑞典人向東南航行,足跡達到東斯拉夫人聚居的地方,并且一直打到拜占廷帝國,使希臘人拜在腳下稱臣;挪威人卻在海上游逛打劫,他們的龍頭大船邊搶劫邊捕魚,逐鯨魚和鱈魚而行,居然橫跨大西洋到達北美洲東海岸,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還早500多年。現在加拿大東海岸的紐芬蘭地區,就是這批維京人在1000多年以前‘發現’并定居的地方。
在歐洲攻打搶掠一通的維京‘海盜’,最后分散在歐洲一些國家定居下來,被那里的社會同化了。在法國諾曼地定居的那一撥維京人就成了法國諾曼第人,打到德國北部去的那一夥維京人就成了日后的日耳曼人,向東南航行到伏爾加河流域的那一批維京人,倒成了俄羅斯的開山祖師之一,當然也就成了俄羅斯人。
話說瑞典這一支維京人,向東南航行,到了伏爾加河附近的羅夫戈羅德城,沒有遇到東斯拉夫人的巨大抵抗,就在那里定居下來,作起了皮毛和木材生意。皮毛和木材對他們北面斯堪地納維亞那寒冷而資源缺乏的老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物品。不過,這群維京人并不滿足于作商人,他們有更大的野心---想建立一個國家。他們組織嚴密,自稱RUS,首領的名字叫留里克(RURIK)。關于俄羅斯(RASSIAN)的國名,有人說是取自RUS,有人說是取自首領RURIK的名字,還有人說是取自瑞典東海岸的ROSLAGEN地名,因為這群RUS是從那里過來的。不管怎么說,總而言之,在俄羅斯北部羅夫戈羅德的這群維京人,在公元九世紀,正而八經地組成了一個最早的統一的社會,擁有準軍事組織,并且向南部第涅伯河流域擴張。這就是在俄羅斯持續了700年的留里克王朝的開始。
實際上,俄羅斯歷史上有過許多皇帝和女皇,但是,不象咱們華夏有夏,商,周,春秋戰國,秦,兩漢。。。。。。那么多名目繁多的‘朝代’,整個俄羅斯的歷史長河中,如果不算蒙古人統治的那240年的金帳汗國,古代王朝卻只有兩個:前700年的留里克王朝和后300年的羅曼羅夫王朝。蘇維埃共和國和現在的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加起來有85年歷史。
話說,維京首領留里克(RURIK)死后,他的繼承人奧烈格(OLEG)開始了將維京人在北方的大本營向南搬家的事業。公元881年,他們征服了斯摩陵斯克以后,第二年占據了基輔,‘搬’去了有大量東斯拉夫人聚居的地區。當時,東斯拉夫人聚居的第涅伯河地區水土豐饒,氣候溫和,北可達斯摩陵斯克,南可通黑海,與強大的拜占廷王國相連,但是他們基本上是一群群互不來往的游牧民族,在富饒的大草原上游蕩。維京人去以后,和當地斯拉夫人一起,組成了基輔-羅斯公國,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成為俄羅斯國家的雛形。
公元907年,奧烈格大公率領八萬八千基輔-羅斯大公國的士兵,兩千艏戰艦,穿越黑海,攻進拜占廷帝國,大敗希臘人,迫使希臘人簽訂‘不平等條約’,每年繳納190公噸貢品給基輔-羅斯國。記得有一幅俄羅斯畫家瓦斯涅佐夫的油畫‘三勇士’,三個桀傲不馴的俄羅斯壯漢,銅盔鐵甲,騎在馬背上,據說就是畫的這個時代的人物。
奧列格死后,他的兒子伊戈爾(IGOR)繼位。公元945年,這位伊戈爾大公帶兵去德列佛里安人部落索取貢品時,被部落人砍了頭,德部落的人們為此歡欣鼓舞,可是,他們沒有想到,伊大公的‘內人’可不是一般的家庭婦女。為了替丈夫報仇雪恨,這位名叫奧麗加(OLGA)的維京女人,在孩子年幼的情況下,親自攝政,上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率部隊血洗了德列佛里安人的首都,頗有點‘寡婦南征’的意思。
奧麗加的孫子伏拉基米爾(VLADIMIR),就是以前我講過的那位正式立希臘東正教為俄國國教的大公,于公元980年繼位,并繼續向外擴張,他在位期間,基輔-羅斯大公國進入了鼎盛時期。在文化上,由他請來的兩位希臘傳教士CYRILLIC和METHODIUS依照希臘字母順序創立了俄羅斯文字,這個文字系統,在日后的俄羅斯文學藝術史上曾經創造過巨大的燦爛和輝煌。
其實,在伏拉基米爾正式立希臘東正教為國教以前,他的祖母奧麗加就在拜占廷阪依了這個教。這里的故事頗有趣。話說這個年青的寡婦兼攝政王于957年去當時仍然強大的拜占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拜見皇帝,以求睦鄰合作。皇帝對美麗而聰明的奧麗加一見便傾了心,拉住她的手,硬要她留下來和他一起治理帝國大業。奧麗加對皇帝說,她還是一名異教徒,如果皇帝愿意親自為她洗禮,她就愿意阪依____。皇帝以為她芳心已動,便歡天喜地給她作了洗禮,事后,便要娶她為妻。可是奧爾加并不愛這個皇帝,不想嫁給他,便卑謙地對拜占廷皇帝說‘皇上,在你給我作洗禮時,你稱我為你的女兒,你怎么能娶女兒為妻呢?這不符合教規。’拜占廷皇帝這才知道自己上了這個維京女人的當!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俄羅斯歷史小故事3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