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梅蘭芳有多紅
梅蘭芳不僅是藝術大師,更是當年最紅的娛樂明星,那么歷史人物梅蘭芳有多紅?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歷史人物梅蘭芳有多紅,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歷史人物梅蘭芳有多紅:
對于現代年輕觀眾而言,梅蘭芳只是一個符號,從課本上知道他是四大名旦之首,代表著京劇文化,可能很多人都分不清梅蘭芳和梅艷芳有什么區別。而事實上,梅蘭芳不僅是藝術大師,更是當年最紅的娛樂明星,他和孟小冬的戀情是各大報紙的頭條,他演出的場次一票難求片酬天價,他受到的推崇和肯定,更是空前絕后!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劇世家,10歲登臺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如果說梅蘭芳空前絕后的娛樂之王,您肯定不信,那不妨告訴你梅蘭芳當年有多紅!
出場費值十根金條 工資是毛主席五倍
當年梅蘭芳大師第一次去上海演出,丹桂戲院專門購買了數期當地報紙的版面,只寫著‘梅蘭芳’三個大字,連著登了好些天,引起不少人關注。演出場場爆滿,后來他出場費高達十根金條。身價絕不遜于當今的各路明星。
解放后,中國沒富人了,中國工資最高的是誰?梅蘭芳!50年代,毛主席的工資四百零四塊八,梅蘭芳本來是自由職業者,演一場拿一分錢,1956年公私合營改成月薪,梅蘭芳主動降薪兩次后為2100元。這是什么概念?那時清華教授,每個月拿出八塊錢來當伙食費,可以天天吃水魚王八的!所以抗美援朝,梅蘭芳直接捐飛機,大炮都看不上。
國內最火,群星義演觀眾只認梅蘭芳
在一次義演中,譚鑫培被安排演大軸,壓軸戲由楊小樓擔當,梅蘭芳和王蕙芳的《樊江關》被安排在倒數第三出。由于那天晚上梅蘭芳另外還有幾出堂會戲,一時未能趕回來,楊小樓的壓軸戲便順理成章地提前上演,卻引來觀眾的強烈不滿,他們大聲責問戲院老板“梅蘭芳為什么不來”,并紛紛表示“梅蘭芳不來,我們要求退票”。楊小樓的整出戲就在滿場喧嚷聲中草草收場。這時,梅蘭芳匆匆趕到。他一出場即引來喝彩聲一片,然后全場安靜下來。
國外更紅,進軍好萊塢第一人
1929年,應美國邀請,梅蘭芳先生率領梅蘭芳劇團赴美國好萊塢演出。“當時美國盛行歌劇、話劇、雜劇,和歌劇不講話、話劇不演唱、雜劇沒情節相比,中國京劇集合了說、唱、演等藝術手法,進入美國后引起巨大轟動.當時梅蘭芳先生“男唱女角”的中國男旦寫意藝術特色,廣受美國觀眾好評,一曲《天女散花》將中國傳統的長綢舞引入京劇,舞臺上彰顯出云動、風動、花從天上落的美妙意境,令美國人如癡如醉。
卓別林是粉絲 美國總統寫信祝賀
在美國演出結束后,美國文藝界的大腕和政界精英聯合為其舉行高規格招待宴會。就在大家開懷暢飲時,一位穿著破爛,渾身臟兮兮的“清潔工”不顧工作人員阻攔沖進了宴會廳,一把握住了梅先生的手大呼:“我終于見到你了!”后來大家才得知,這位“清潔工”竟是著名笑星卓別林!由于當時在拍影片《城市之光》,卓別林飾演一位清潔工,得知梅先生到美國后,就匆匆從拍攝現場趕來,以自己特有的幽默方式與自己的“偶像”見面。翁思再說,從一定意義上完全可以說,梅蘭芳是進軍好萊塢的“中國第一人”。
其實梅蘭芳赴美演出正值美國大蕭條,原以為最多在紐約演3場,賣出一半票就不錯。沒想到,兩個星期的票被一搶而光。當時的美國總統給梅蘭芳寫信,祝賀他演出成功,并說自己因公不在華府未能看到他的精彩演出,十分遺憾,希望梅先生再來華盛頓演出。
國家獎章專門來中國頒發
1957年夏天,瑞典舞蹈協會主席海格爾受國際舞蹈協會委托,專程來北京授予梅蘭芳一枚榮譽獎章。他是獲得這一榮譽的第十四人。
對待媒體:氣度非凡
有一個小報記者,想自己成名,急于想成名,所以他偏偏做反面文章,反面文章才能夠驚動世界。別人說梅蘭芳好,我非說他糟!批評梅蘭芳,罵梅蘭芳,說梅蘭芳藝術不行。結果梅蘭芳沒有反應。
后來這事情過去若干歲月,這個小報記者落魄了,跑到了梅蘭芳那里,一五一十,把自己的處境講一遍,梅蘭芳知道這些情況以后,拿出兩百塊錢來,貨幣不同年代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的兩百塊,大概是比較值錢的兩百塊,給了他兩百塊,再也不說別的:“您走吧。”
記者沒有想到,一個受過他侮辱的、受他欺負的這么一個人,居然會這樣對待他,他的錢會如此容易地得到,他沒有想到!他被梅蘭芳的氣度、胸懷感動,當場“撲通”跪下:“梅先生,我真不對!您是宰相肚里能撐船,我是有眼不識泰山!我錯了!以前的文章都是狗屁,我今后再不這么做了……”大大的檢討了一番,梅蘭芳說:“沒關系,你也要吃飯,沒關系,去吧!”
相關資料介紹:
梅蘭芳(1894.10.22-1961.8.8),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北京人,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員,"四大名旦"之首,同時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大師,在50余年的舞臺生活中創造了眾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并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表演被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蘭芳就是京劇的代名詞。梅蘭芳完美表演記錄了中國京劇一個值得驕傲的時代。
梅蘭芳 代表劇目有《霸王別姬》、《貴妃醉酒》、《鳳還巢》、《穆桂英掛帥》等,所塑造的舞臺形象,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各種不同的典型形象,而且將人物的個性和豐富的思想內涵,融于美的形象之中,給觀眾以心靈的凈化和美的享受。
梅蘭芳是京劇演員,工旦,字畹華,原籍江蘇泰州,長期寓居北京。梅蘭芳在50余年的舞臺生活中,精心鉆研,勇于革新,創造了眾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秀劇目,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腳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深受國內廣大群眾的喜愛,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梅蘭芳的藝術成就,對現代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梅蘭芳于1894年農歷 9月24日出生于梨園世家。祖父梅巧玲(1842~1882),為京劇名旦,“同光十三絕”之一。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昆曲、京劇旦角演員。母楊長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楊隆壽之女。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與譚鑫培長期合作的著名琴師。梅蘭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撫養成人。
梅蘭芳 8歲開始學戲, 9歲從名旦吳菱仙學唱青衣。光緒三十年(1904)農歷七月初七,10歲的梅蘭芳第一次登臺,在七夕應節戲《天河配》中串演昆曲《長生殿·鵲橋密誓》的織女。1908年,搭喜連成班演出。這時他一面繼續就教于吳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學花旦戲,并刻苦學習昆曲,練武功和□功,廣泛觀摩旦角本工戲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為日后的藝術創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13年,梅蘭芳首次應邀到上海演出,王鳳卿為頭牌(領銜),他為二牌,當時,王鳳卿已是南北馳名的須生,而梅蘭芳則是初出茅廬。王鳳卿熱心提攜后進,極力推薦梅蘭芳主演大軸戲壓臺。梅蘭芳初次壓臺演出的劇目,為茹萊卿傳授的《穆柯寨》,他出色地完成了穆桂英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受到上海觀眾的熱烈贊賞。在上海期間,他曾觀摩上海以表現近代和當代題材為主的“新戲”,受到啟發;他還參觀了上海新式舞臺的燈光、一些演員的化妝方法以及服裝式樣的設計。這一切都對他的藝術思想產生了積極影響。同年,他由上海返京以后,搭翊文社演戲,排出第一個時裝新戲《孽海波瀾》。1914年秋,梅蘭芳再次應邀赴上海演出,上座經久不衰,盛況空前,并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國的觀眾,直至年底方返回北京。兩次南下演出,奠定了他藝術上獨樹一幟的基礎,并開始了大量新劇目的排演和藝術上的革新。
從1915年 4月至1916年 9月,梅蘭芳新排演了11出戲。其中有時裝新戲《宦海潮》、《鄧霞姑》、《一縷麻》;古裝新戲《牢獄鴛鴦》、《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還有昆曲傳統戲《思凡》、《春香鬧學》、《佳期、拷紅》以及《風箏誤》的《驚丑》、《前親》、《逼婚》、《后親》等。時裝新戲中的《孽海波瀾》、《一縷麻》、《鄧霞姑》,申訴了婦女受壓迫與婚姻不自主的悲慘命運;古裝戲中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系取材小說《紅樓夢》。在此后數年中,梅蘭芳又繼續排演了大量古裝新戲,如《廉錦楓》、《霸王別姬》、《天女散花》、《麻姑獻壽》、《洛神》、《西施》、《太真外傳》等,并整理演出了傳統劇目《宇宙峰》、《貴妃醉酒》、《奇雙會》、《金山寺》、《斷橋》、《姑嫂英雄》(《樊江關》)、《打漁殺家》、《二堂舍子》、《審頭刺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