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隋文帝楊堅之死
歷史人物隋文帝楊堅是怎么死的?隋文帝之死有什么秘密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歷史人物隋文帝楊堅之死相關信息,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歷史人物隋文帝楊堅之死:
隋文帝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之一,被尊為“圣人可汗”。那么,這樣一位偉大的圣君又是怎么死的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關于隋文帝楊堅的死法,共有兩種版本:
版本一:病死。
《隋書.文王本紀》中記載:乙丑,詔賞賜支度,事無巨細,并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卯,帝不豫。六月,庚申,赦天下。秋,七月,甲辰,上疾甚,臥與百僚辭訣,并握手歔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丁未,崩于大寶殿。
版本二:被楊廣所殺,且有三種說法:
一、不知其所死
《隋書.后妃列傳》中記載:“初,上寢疾于仁壽宮也,夫人與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歸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意謂獻皇后也,因呼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嚴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嚴出閣為勒書訖,示左仆射楊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張衡入寢殿,遂令夫人與后宮同侍疾者,并出就別室。俄聞上崩,而未發喪也廣。”
二、被毒死
隋末唐初趙毅所著的《大業略記》中記載:“高祖在仁壽宮,病甚,追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簍幸者唯陳、蔡二人而已。帝乃召蔡于別室,既還,面傷而發亂,高祖問之,蔡曰:‘皇太子為非禮。’高祖大怒,嚙指出血,名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嚴等令詔廢追庶人楊勇,即令廢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楊素、左庶子張衡進毒藥。帝簡驍健宮奴三十人皆服婦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門巷之間,以為之衛。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三、被刀砍死
唐馬忠所寫的《通歷》中這樣記載道:“上有疾,于仁壽殿與百僚辭訣,并握手歐欣。是時唯太子及宣華夫人侍疾,太子無禮,宣華訴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后事’,遽令召勇,楊素秘而不宣,乃屏左右,令張衡入拉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于外,崩。”
隋文帝楊堅一生雖然極會治國,是一個千古圣君,但是卻死的很不光彩,不得不令人嘆息!
歷史人物隋文帝楊堅相關介紹:
隋朝是我國歷史上短暫但又影響深遠的朝代。隋朝的建立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它是繼承北周而建立的。北周武帝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在歷史上以滅佛聞名,然而繼他之后的宣帝、靜帝沒什么本事,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左丞相楊堅手中。
楊堅是北周的皇親國戚。他的妻子是鮮卑大家族柱國大孤獨信的女兒。楊堅祖父為漢族人楊元壽,是北魏武川鎮的司馬,楊堅的父親楊忠是鮮卑大貴族孤獨信的得力部下,后從宇文泰起兵,以戰功封隋國公,任宰相,掌握軍政大權,聲名顯赫。楊堅的女兒嫁給周宣帝為妻,成了皇后,所生之子成為后來的周靜帝,所以,楊堅既是周宣帝的岳父,又是周靜帝的外公,在北周的身份很不一般,身為宰相,權傾北周朝野。
楊堅總覽國家大權后,在眾多漢族官僚們的支持下,積極布置奪取帝位,周靜帝形同傀儡。公元580年,楊堅自稱隋王。次年2月,周靜帝被迫讓位,楊堅稱帝,即隋文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隋文帝楊堅一生在位13年,經過他的勵精圖治,隋朝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全國人口呈持續增長的趨勢,國庫充盈,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由此可見,隋文帝楊堅在歷史上是一位功不可沒的圣君。
歷史人物隋文帝楊堅簡介: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陜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鮮卑小字為那羅延(金剛不壞),鮮卑姓氏為普六茹,普六茹鮮卑姓氏是其父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的。后楊堅掌權后恢復漢姓"楊",并讓宇文泰鮮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漢人恢復漢姓。
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圣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余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
在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陜西省華陰縣)人,鮮卑賜姓是普六茹,小名那羅延。隋朝開國皇帝,公元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官至柱國大,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后來又進封為隨王,因此新王朝最初定名為"隨",后改成了"隋"。
580年5月,周宣帝病死,8歲的字文闡(周靜帝)繼承皇位。周宣帝的岳父楊堅以大丞相的身份“輔政”。
581年3月3日(北周靜帝大定元年二月十四日)楊堅廢周靜帝為介公,北周亡。同時,楊堅自立為皇帝,筑大興城(今陜西西安東南一帶)為國都,改國號為隋。是為隋文帝,建元開皇。隋文帝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一方面繼承周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和一些措施,另一方面又取消前朝的一些弊政,穩定了局勢,加強了國力,為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楊堅之父楊忠跟隨北周太祖起義關西,因 隋文帝楊堅功賜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國、大司空、隨國公。薨,贈太保,謚曰桓。楊堅承襲父爵。他有"身在帝王邊,如同伴虎眠"之感。齊王宇文憲曾對武帝宇文
邕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本來宇文邕對楊堅早存疑心,聽宇文憲說后,疑心更重。
但是否立即剪除楊堅還猶豫不定,于是便問計于錢伯下大夫來和,來和也說楊堅不凡,但暗中想給自己留條后路。便謊稱:"楊堅這人是可靠的,如果皇上讓他做,帶兵攻打陳國,那就沒有攻不下的城防。"為楊堅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
宇文邕還是放心不下,暗里又派人請相士趙昭偷偷為楊堅看相。趙昭與楊堅友善,當著宇文邕之面佯裝觀察楊堅臉龐,然后毫不在意地說:"皇上,請不必多慮,楊堅的相貌極其平常,無大富大資可言,最多不過是個大罷了。"又使楊堅度過了一次險關。
這時,內史王軌又勸諫宇文邕說:"楊堅貌有反相"。言下之意是要及早除掉楊堅。因為宇文邕對相士趙昭的結論相信無疑了,便不悅地說:"要是真的天命所定,那有什么辦法啊?"使楊堅再次化險為夷。
宇文邕死后,其子宇文赟即位。楊堅的長女被封為皇后,楊堅又晉升為柱國大、大司馬。
宇文赟對楊堅的疑心更大,他曾直言不諱地對楊皇后說過:"我一定要消滅你們全家"。并命內侍在皇宮埋伏殺手,再三叮囑說:“只要楊堅有一點無禮聲色,即殺之!”然后他把楊堅召進皇宮,議論政事。楊堅幾經化險為夷,心中早有準備,不管宇文赟怎樣激,怎樣蠻,怎樣講,楊堅都神色自若,宇文赟無殺機可乘。
最后,楊堅想出了"兩全"之策,通過老同學、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宇文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這正合宇文赟的心意,當即任命他為揚州總管。這樣宇文赟放心了,楊堅也安心了。
楊堅將任亳州總管時,龐晃勸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業,楊堅握著龐晃的手說:“時機還不成熟啊。”至此,楊堅取周自代的愿望溢于言表。
宇文赟是皇家世襲之君,不問朝政,沉溺酒色,滿朝文臣武將敢怒而不敢言。
宇文赟不但不聽忠臣勸告,反而覺得這皇帝當得太不稱心如意。他終于想出了一個逍遙自在的法招,將皇帝讓給年僅6歲的兒子。自稱天元皇帝,住在后宮,終日與嬪妃宮女們吃喝玩樂,荒淫無度的生活使他年僅22歲就喪命了。
他的兒子靜帝即位,任命楊堅為丞相。周靜帝即位時才7歲,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所以楊堅就在鄭譯和劉 大隋朝疆域昉的幫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楊堅當上丞相以后就開始了篡奪北周大權的計劃,先是騙北周宗室五王趙王招、陳王純、越王盛、代王達、滕王逌到長安,雍州牧畢王賢及趙、陳等五王一起被楊堅殺掉,楊堅又任用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消滅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
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布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于臨光殿,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楊堅建立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大興城),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他首次實行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開創了科舉;他制定了當時最為先進并影響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開皇律》。
楊堅在位23年,604年病逝于大寶殿,終年64歲,葬于泰陵(今天陜西省楊陵(凌)區城西5公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