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出現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開皇之治是隋朝初期經濟復蘇的一個盛世。在這之前的幾百年動蕩成功地結束在隋文帝手中。很多讀者好奇,為什么開皇之治會出現在隋朝這個極其短暫的朝代。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為什么會出現開皇之治,歡迎大家閱讀。
開皇之治出現的原因
首先,每一個盛世王朝的出現最大的前提就是國家安穩無戰亂,而隋朝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在隋文帝的治理下,隋朝統一了全國,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三次國家大一統的朝代。在國家一統的狀況下,民族的融合,物產的豐富,道路的便利等使得經濟發展,民生安定。
其次,是政治的穩定和扶助。隋文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實行了五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這讓隋朝的政治清明廉潔,比以往由士族掌控的朝廷要公正的多。對于民生,隋文帝采取的也是輕徭薄賦,推行均田制,并且清查無戶籍人口,大范圍地做到了人人有田可耕,有地可種。在經濟上,隋文帝命人開墾漕渠,這也是后期京杭大運河開發的前身。隋文帝還改革了錢幣,廢除了私人制作的錢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
開皇之治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在于隋文帝本身的英明。隋文帝的諸多舉措都成為了后世模仿的重大政治策略。尤其是唐朝的制度幾乎就是隋朝制度的照搬照抄。開皇之治的出現讓遭受了多年戰亂的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可惜的是隋朝的強盛猶如煙花綻放,轉瞬即逝,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之后,國家再次分崩離析,動蕩不安。
開皇之治的政治舉措
隋文帝時期在政治經濟制度上進行了大量改革,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他將地方州、郡、縣三級減為州、縣兩級,借以節省開支、精兵簡政。在中央則首創了三省六部制度。此外,隋文帝還廢止了自曹魏以來中國實行了300多年的九品中正制,而創立了科舉制度。南北朝時期,突厥人作為北方最主要的一個游牧民族時常侵擾內地。北周時期,楊堅一直采取和親政策緩和雙邊關系。公元583年,突厥大舉南侵,隋文帝派兵將其擊敗,并大修長城加強防御。
此后,戰敗的突厥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向西面發展稱雄西域(后在唐高宗時被唐朝消滅),東突厥則受到了隋朝的控制(后在隋末大亂再次崛起,空前強大”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 ,后被唐太宗消滅),中國北方邊境逐漸穩定。隋朝初年,在南方還存在有西梁和陳兩個政權,這里要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政權。在南朝的第三個朝代梁朝時期,爆發了著名的“侯景之亂”。侯景本是東魏大將,因為與權臣高歡不合而投奔了梁朝,后來他勾結臨賀王蕭正德發動叛亂,答應事成之后讓蕭正德做皇帝。
叛軍攻陷建康,包圍皇宮,崇尚佛教的和尚皇帝梁武帝蕭衍被困其中,活活餓死。不久,侯景殺死蕭正德,立梁武帝蕭衍第三子蕭綱為皇帝,是為梁簡文帝,后又廢簡文帝自立。其后,鎮守江陵的梁武帝第七子蕭繹派王僧辯和陳霸先擊敗侯景,攻破建康。蕭繹于公元551年在江陵自立為帝,是為梁元帝。公元554年,西魏攻陷,梁元帝被殺,西魏立梁武帝之孫蕭詧為梁朝皇帝,歷史上把這個政權叫做后梁或西梁,西梁向西魏稱臣。這個蕭詧曾在549年與湘東王蕭繹(也就是后來的梁元帝)交戰,戰敗后逃亡西魏,被西魏封為梁王。
梁元帝死后,王僧辯立北齊支持的蕭淵明為帝,陳霸先殺王僧辯及蕭淵明,另立梁元帝之子蕭方智為帝,是為梁敬帝,自掌大權,后又廢敬帝自立,國號陳,是為陳武帝,這就使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朝。 西梁雖然以南朝正統自居,與陳朝對立,但地少國弱,一直是北方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國。公元587年,隋文帝召西梁皇帝蕭琮入朝,廢之并吞西梁,由此完全做好了南下統一全國的準備。
公元588年,隋文帝以晉王楊廣為帥,起兵南下攻陳。當時,陳朝皇帝是那位因寵愛張麗華和孔貴妃而夜夜笙歌的后主陳叔寶。隋朝大軍壓境,陳叔寶卻不慌不忙,他說:我們有長江天險為屏障,過去北朝各國多次南侵不都無功而返嗎?可是話音落下不久,隋朝大軍就已經突破了長江防線。公元589年,隋軍攻入建康,陳叔寶情急之下帶著兩個愛妃躲藏到一口枯井中,后來被俘。這口井就是今天南京雞鳴寺中的那口胭脂井。 至此,隋文帝結束了自西晉以后中國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南北朝結束。隋文帝楊堅也因其銳意改革、為君勤儉而創建了一個政治穩固、社會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榮的盛世,史稱“開皇之治”。
看了“為什么會出現開皇之治”還想看:
1.開皇之治出現的原因
2.開皇之治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3.隋朝經濟繁榮出現的原因
4.隋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