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狀元駙馬鄭顥
鄭顥是歷史上唯一被招為駙馬的狀元,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歷史上的狀元駙馬鄭顥,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歷史上的狀元駙馬鄭顥:
雖然電視劇中狀元被招為駙馬的不在少數(shù),但真實的歷史上,卻只有一人!
在戲劇《鍘美案》中,已經(jīng)結(jié)婚并育有一雙兒女的陳世美,赴京趕考高中狀元,繼而隱瞞婚史,與公主成婚,做了駙馬爺;在黃梅戲《女駙馬》中,民女馮素貞為了解救丈夫,男扮女裝冒名趕考,結(jié)果殿試奪魁,狀元及第,被招為東床駙馬;……可能是因為這些流傳甚廣的戲劇的影響,很多人會誤認(rèn)為駙馬多為狀元出身,而中了狀元也就很有希望被招為皇帝的女婿,然而這種認(rèn)識是錯誤的。據(jù)毛佩琦主編的《中國狀元大典》記載:自隋唐開科取士,到1905年滿清廢除科舉,1300多年的科舉史上共產(chǎn)生了大約671名狀元,其中有籍可考的只有一位曾被招為駙馬,他就是唐朝的鄭顥。
鄭顥,字養(yǎng)正,生年不詳,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卒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鄭顥高中狀元。四年之后,唐宣宗李忱繼位,改元大中。李忱雖然貴為天子,但卻是個科舉迷,不僅給自己另取了一個名字叫李道龍,還在文書上自題為“鄉(xiāng)貢進(jìn)士李道龍”,每遇到朝臣,總要問人家何時登第。若對方是進(jìn)士出身,他則龍顏大悅,若不是進(jìn)士出身,他則為之惋惜不已。
李忱既迷戀科舉,又欣賞狀元鄭顥的才學(xué),故而一定要將自己的女兒萬壽公主嫁給鄭顥。他委托宰相白敏中(即白居易的堂弟),前往鄭顥家里求親。
鄭顥對于這送上門的好事卻很犯愁,因為一則他已經(jīng)與名門望族盧氏訂婚,二則唐朝的公主一直都有彪悍的傳統(tǒng),如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就是一代女強(qiáng)人,鄭顥也擔(dān)心自己取回來的是位難伺候的主兒。
鄭顥為了推掉這門婚事,就借口說自己已經(jīng)給盧氏家里下了聘禮,不日就將迎娶。然而白敏中可能收到了皇帝李忱的死命令,于是他便派遣快馬,前往盧氏家里,追回了聘禮和堂貼。盧氏一家原本正在為與狀元的聯(lián)姻而大舉慶祝,不料卻遇到了這樣的事,但也無可奈何,誰讓橫刀奪愛的是當(dāng)朝天子的女兒呢。
最終鄭顥迎娶了萬壽公主,婚后開始的一段時間內(nèi),萬壽公主的表現(xiàn)還算謙遜,但皇家的傲氣終究難改。據(jù)《新唐書》記載:某一天,鄭顥的弟弟鄭凱得了重病,全家上下都焦急萬分,而萬壽公主居然跑到慈恩寺看戲去了,對于小叔子的病情毫不關(guān)心,有失嫂子的禮節(jié)。后來皇帝李忱聽說了這件事,專門訓(xùn)斥了萬壽公主,說她有失體統(tǒng)。每次覲見之時,李忱還不忘訓(xùn)勉女兒:“無鄙夫家,無干時事。”要她不要干預(yù)朝政,重蹈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的覆轍,也不要因為身份高貴而輕視夫家。受此訓(xùn)誡的萬壽公主此后收斂了很多,與鄭顥也算相處甚洽。
歷史上的狀元駙馬鄭顥簡介:
鄭顥,字奉正,唐朝的滎陽(今河南鄭州境內(nèi))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生年不詳,卒于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鄭顥在京城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考中狀元。鄭顥為唐憲宗宰相鄭絪之孫。登第后任右拾遺,詔授銀青光祿大夫。宣宗三年(公元849年)充翰林學(xué)士。宣宗為萬壽公主招婿,白居易的堂弟、當(dāng)朝宰相白敏中薦舉鄭顥,其時鄭已赴婚楚州(今江蘇淮安),將娶盧氏。已行至鄭州,為白敏中所發(fā)堂帖追回,宣宗為其完婚,拜駙馬都尉,又提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但鄭又懷念盧氏女,深恨白敏中,后常于宣宗前告白的狀。宣宗皆不以為然。
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鄭顥在京城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考中狀元。
鄭顥為唐憲宗宰相鄭絪之孫。登第后任右拾遺,詔授銀青光祿大夫。宣宗三年(公元849年)充翰林學(xué)士。宣宗為萬壽公主招婿,白居易的堂弟、當(dāng)朝宰相白敏中薦舉鄭顥,其時鄭已赴婚楚州(今江蘇淮安),將娶盧氏。已行至鄭州,為白敏中所發(fā)堂帖追回,宣宗為其完婚,拜駙馬都尉,又提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但鄭又懷念盧氏女,深恨白敏中,后常于宣宗前告白的狀。宣宗皆不以為然。他歷官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鄭顥為檢校禮部尚書,又任河南尹(河南的最高長官),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鄭顥去世。鄭顥的軼事在《資治通鑒》、《新唐書》和《幽閑鼓吹》等書中均能找到。
鄭顥善于選拔人才,于禮部任上,曾兩主禮試,處事公允。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鄭顥是中國歷史上有據(jù)可查的唯一的一個"狀元駙馬"。
《全唐詩》有其存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