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單雄信
歷史上的單雄信是怎樣的一個人?單雄信形象的演變經歷了一個什么樣的歷程?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歷史上的單雄信,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歷史上的單雄信:
單雄信(581年-621年)姓單,名通,字雄信,家住山西潞州(長治)天堂縣城南八里二賢莊赤發靈官,祖籍曹州濟陰(曹縣)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崗起義軍,手使金頂棗陽槊,胯下騎閃電烏龍駒。人稱:赤發靈官,一柄金釘棗陽槊,勇冠三軍。他武藝出眾,仗義疏財,深孚眾望,性格倔強,不屈不撓,慷慨赴難,是一個讓人“服氣”的歷史人物。617年,單雄信任左武侯大。618年,單雄信率軍投降王世充,被稱作飛將。620年,李世民率軍包圍東都。單雄信與尉遲敬德交戰,被刺墜馬,將其抓獲,斬首于洛陽。那么自單雄信身亡,他的歷史形象到底發生了怎樣實質性的演變呢?
一、唐宋時期:驍將與逆賊
有關單雄信的生平事跡,《舊唐書》卷53《李密傳單雄信附傳》有簡略記載:“單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讓與之友善。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密偃師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為大。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喝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東都平,斬于洛陽。”《尉遲敬德傳》里還記載了單雄信曾在御果園追殺李世民,后為尉遲所敗。此外,《李傳》還記錄了“割股啖肉”一事。段成式《酉陽雜俎》所載單雄信故事則富有傳奇色彩:“單雄信幼時,學堂前植一棗樹。年至十八,伐為槍。長丈七尺,拱圍不合,刃重七十斤,號為寒骨白。”可見當時單雄信是作為英雄人物形象,其事跡為人們傳誦,并傳奇化。
從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單雄信武藝高強,是一名驍將,可能是當時“山東豪杰”中的一員,他與唐開國功臣李勣情深意重,在當時是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因此,他作為一名反唐的將領,卻得以列入正史傳記。他曾放過李世民一命,卻終遭斬首。
在宋代,對單雄信的評價出現了明顯的分歧。《資治通鑒》完全否定了單雄信,而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里又把單雄信尊為神靈,民眾為他立廟,并祭祀他。據此可見單雄信在宋朝民間社會的影響極深,其事跡逐漸被傳奇化。
二、元代至明前期“賣國奸賊”
在元雜劇中,單雄信被丑化成為反面角色。尚仲賢《尉遲恭單鞭奪槊》寫單雄信“逞大膽心懷奸詐”。他為了追殺李世民以立功,不顧與徐茂功的結義之情,割袍斷義。說:“往日咱兩個是朋友,今日各為其主也,……你若再敢率將來,我一劍揮之兩段。”這一故事歪曲史實,將單雄信塑造成為一個利欲熏心、無情無義的小丑。
《大唐秦王詞話》是據宋、元、明前期“說唐”題材說唱文學編寫而成的一部話本。書中單雄信的形象緊承元雜劇而來,并完全被丑化。它新增的單雄信兩個材料:(一)“懷奸賣國”。單雄信原是李密手下的“五虎將”之一,往河南催糧,中了王世充的美人計,結果投鄭(“鄭”指的是王世充稱王后的國號),做了王世充的駙馬。然后,他詐病回金墉,在魏(“魏”指的是李密稱王后的國號)、鄭交兵之際,放鄭兵入金墉城。他洗蕩李密宮院,“把皇后、太子、嬪妃,盡行斬盡不留”(第11回)。隨后,將李密眾家眷押解回鄭,脅迫眾將降鄭,事后卻又阻止王世充給他們加贈官職,讓他們以半俸閑住長隨營。(二)問斬之際貪生怕死。單雄信被唐兵擒拿,臨斬之際,怕死求饒,請求徐茂功為他“善言一解”(第44回),遭到徐茂功的拒絕。單雄信死后托生為蓋蘇文,二十年后再與唐為敵。《大唐秦王詞話》將單雄信塑造成了十惡不赦的“奸賊”:他賣主求榮,直接導致瓦崗事業的瓦解;他艱險殘暴,嗜血成性,其殘忍令人發指;他追逐名利,不重情義。這些不但不符于史實,更令鐘愛于隋唐英雄的讀者感到痛心。
三、晚明至清代:綠林豪杰
《隋史遺文》是晚明文人袁于令在說唱文學“舊本”基礎上改編而成的一部通俗小說。書中單雄信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他由一個反面形象變成了一個被肯定、謳歌的正面形象,這一形象融入了底層民眾的一些思想意識。
首先,單雄信的身份發生了變化。《隋史遺文》揭露他的真實身份,是綠林首領。其次,《隋史遺文》充分展示了單雄信的俠義品格。他的扶危救弱,患難相扶,榮辱與共的精神,是市井民眾所推崇、敬仰的倫理準則——“義”的體現。第三,《隋史遺文》表現了單雄信的復仇意識。李淵曾誤殺單雄信之兄,單雄信從此與李家結下深仇,故而與唐王朝反抗到底,至死不降唐。
清代中期通俗小說《說唐全傳》中單雄信的形象成了底層民眾的代言人。《隋史遺文》和《說唐全傳》完成了對單雄信形象的最后塑造,至此,單雄信作為一個悲劇性英雄形象已深入人心。他豪俠仗義、扶危濟困、忠誠守信、寧死不屈的英雄品格,為世人稱道,他叱咤風云的壯烈人生,為后人贊賞。京劇《鎖五龍》(又名《斬雄信》)、《賣馬》等都贊揚了這位民間英雄。現今山西治市西郊單雄信府第——二賢莊遺跡猶存,單雄信故事仍留存于民間記憶,為當地人們傳頌。
四、《隋唐演義》里面的單雄信:忠義兩全
《隋唐演義》作者是清代的褚人獲,成書于清代。關于單雄信的形象,褚人獲的觀點和明清主流觀點一樣:綠林豪杰,驍勇善戰,忠義兩全。前文說過,《隋唐演義》參照的就是《隋史遺文》里面的記載。而單雄信在這里的形象,完全是正面的,光輝的。他廣交豪杰,干的是劫富濟貧的買賣。驍勇善戰,是隋唐第18條好漢,五虎第一名。俠義當頭,二賢莊赤發靈官單二爺義氣的名頭響當當。最后他力保洛陽,寧死不降唐,最終壯烈慘死。可謂隋唐忠義第一。這個版本的單雄信,是被普通大眾普遍接受的形象。也是最接近史實的單雄信形象。
單雄信的生平經歷:
單雄信有勇力,擅長使用馬槊(一說能馬上用槍)。大業九年(613年),韋城翟讓亡命瓦崗,聚眾起義,單雄信與徐世績前往歸附,翟讓在徐世績的建議下攻取滎陽、梁郡二郡,瓦崗勢力達到萬余人。同年,李密助楊玄感反隋失敗,投奔瓦崗。
大業十三年(617年),翟讓在王伯當與徐世績的建議瓦崗之主的位置讓給李密,李密自稱魏公,封翟讓為司徒,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徐世績為右武候大。
同年七月,李密率軍與王世充會戰,雙方互有勝負。此時翟讓部下王儒信勸翟讓奪李密之權,但翟讓拒絕,李密聽到這個消息后,打算除掉翟讓。逢王世充率軍進攻,翟讓率軍出戰被王世充擊敗,李密與單雄信率領精兵前往救援翟讓,打退王世充軍。第二天,翟讓到李密處擺宴,李密拿一張好弓給翟讓,派人趁翟讓看弓時將翟讓砍殺。徐世績被亂兵砍傷,單雄信無奈,向李密叩頭求饒。房彥藻以單雄信輕于去就,勸李密殺了他,但李密愛惜單雄信才能,拒絕這個建議。李密寬慰單雄信、徐世績等,讓他們分統翟讓部眾。
唐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殺死隋煬帝楊廣,李密接受王世充的冊封,率兵與宇文化及作戰。九月,李密擊敗宇文化及后,王世充率軍來攻李密。李密留王伯當守金墉,率軍前往偃師。李密讓單雄信領外馬軍,在偃師城北駐扎,王世充率軍襲擊單雄信營,李密派遣程咬金和裴行儼前往救援,裴行儼中流矢墜馬,程咬金抱起裴行儼逃脫。王世充打敗李密,進圍偃師,單雄信等人投降,徐世績轉而投奔李唐。王世充用單雄信為大。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單雄信率軍出戰。單雄信持槍縱馬直取李世民(一說單雄信要殺的是李元吉),徐世績出現制止單雄信,單雄信于是退走。
同年五月,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舉軍投降。李世民下令將單雄信等一干將領全部處死,徐世績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可以免單雄信一死,但遭到拒絕。單雄信安慰徐世績說,沒關系,我知道自己必定會死。徐世績說,忠義難兩全,并表示會在單雄信死后照顧單雄信的家人。徐世績割下自己一塊肉給單雄信吃下,說自己沒有忘記當初的誓言,單雄信吃下后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