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人物人物平生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莫扎特人物人物平生,歡迎大家閱讀:
莫扎特人物人物平生
1760年,莫扎特開始學習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隨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在歐洲各國進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維也納開始10年的創作生涯。1791年12月5日0時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歲,死因不明。
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游曲后來成為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
莫扎特身世背景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生于奧地利的薩爾茨堡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原籍是德國,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宮廷天主教樂團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親安娜·瑪麗亞·莫札特也熱衷于音樂并會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
莫扎特初露鋒芒
1760年,4歲的莫扎特跟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學習鋼琴并開始作曲。
1762年,6歲的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試驗性的巡回演出。
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與父親先后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等國進行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這次演出讓莫扎特對當時最先進的意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器樂等體裁都有了認識,還結實了J.C.巴赫、G.B.馬蒂尼、G.B.薩馬蒂尼等作曲家并學習到他們的作曲技術,這時的作品已經顯示莫扎特創作體裁的廣泛性和他對歌劇創作的興趣。
莫扎特漸漸成熟
1773年底,莫扎特與父親返回薩爾茨堡。此時的莫扎特對自己卑微的奴仆樂師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作的自由,他經過激烈的斗爭,終于在1777年9月獲得大主教的同意,又隨母親進行了兩年的旅行演出。為了另謀職位,以便永遠離開薩爾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學、演出,進一步加深了對不平等制度的認識和體會。在曼海姆時,他得到一些市民音樂家的幫助與同情,并接觸到當時歐洲重要的曼海姆樂派,聽到第一流管弦樂隊的演奏。
1778年5月,莫扎特抵達巴黎,由于母親病逝,加上未能謀到職位,于是在1779年1月返回薩爾茨堡。這一時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創作了2-笛協奏曲、1首雙簧管協奏曲、7首鋼琴小提琴奏鳴曲、3首鋼琴奏鳴曲,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樂派的影響。
1780年,莫扎特完成歌劇《伊多梅紐》。這一時期莫扎特的作品嚴謹,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在形式上出現了新的要素,如奏鳴曲式第一樂章的呈示部,出現了與第一主題相對比的第二(或更多的)主題在再現部中,常常改換主題出現的次序,有時對主題材料也進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處理,在第一、二樂章間,有了強烈的力度對比,這些手法,增強了他的音樂作品的戲劇性,使“古典奏鳴曲式”進一步形成。
莫扎特維也納時期
1781年6月,莫扎特再也無法忍受大主教的-,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辭職,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公開擺脫宮廷束縛的音樂家,到維也納謀生,之后他雖然名義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實際上仍然無力抗爭封建社會對他的壓迫。生活的磨難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維也納的10年,成為他創作中最重要的10年。
1782年7月,莫扎特創作的《后宮誘逃》在維也納布爾格劇院首演。
1784年,他參加了共濟會,對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有強烈共鳴,并在這種思想的啟示下創作新型作品。
1785年,一度倒閉了的維也納民俗歌劇院開始恢復,莫扎特有了從事歌劇創作的機會,創作了一部喜劇型歌劇《劇院經理》。
1786年,創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1787年,莫扎特完成歌劇《唐璜》。
1790年1月,莫扎特的歌劇《女人心》上演。
1791年,莫扎特創作歌劇《蒂托的仁慈》但未獲成功。9月,完成最后一部歌劇《魔笛》。之后莫扎特開始創作大型宗教音樂作品《安魂曲》,于12月5日0時55分《安魂曲》還未完成莫扎特就離奇死亡,享年35歲,入葬于維也納。
看了“莫扎特人物人物平生”還想看:
1.《Let's Go Further》英語教案
2.關于茨威格成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