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隆夫人的故事
艾薇塔是一個農場主的私生女,從小過著貧困的生活,但這些痛苦催生了她偏執的理想和難平的欲望,從小便立志要成為大人物。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貝隆夫人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貝隆夫人的故事
成為大人物
To be a part of B.A.—Buenos Aires—Big apple!
艾薇塔是一個農場主的私生女,自小被父親拋棄,同母親胡安娜過著貧苦的生活,同時忍受著同伴的欺弄與嘲笑。父親去世時,艾薇塔前去吊唁,卻被當作野孩子給轟出來。過早痛苦和屈辱的經歷在造就一個人倔強、執著的性格同時,也會催生她偏執的理想和難平的欲望!正因為如此,艾薇塔小小年紀便種下了另人咂舌的理想: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大人物!
堅定、剛烈、極強的自尊心、過人的膽略,這樣的個性,注定了艾薇塔不凡的經歷!并且為了理想,她一定會不擇手段!
狂放不羈的日子
Wild days
一個毫無背景和社會地位的卑微的私生子,想成為首都的大人物,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自己的青春和美貌.她出賣自己的身體,僅僅為了從一個歌手那里換取走進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機會;為了結識權貴,她成日在酒吧、舞廳、劇場、賓館中游蕩;她一次次利用身體和所謂的愛情,將老板、軍官、攝影師、電影導演迷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為了擴大自己對上流社會影響,她當主持,做封面,并在電影中扮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法國皇后約瑟芬等權力女性。這個肆意揮霍青春的女人,像一個賭徒,努力尋找著她的賭注,她的未來!
那首如訴如泣的《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曾給我非常完美的想象,我無意評價艾薇塔的手段,因為社會并沒有給女人平等的機遇,現實總比想象殘酷!
你一定愛上了我
You must love me
終日游蕩在聲色犬馬中尋找機遇的艾薇塔終于迎來了她人生的轉折點.一九四三年,伴隨著國內不可激化的矛盾,阿根廷發生軍事政變,貝隆和他那套"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觀點脫穎而出.貝隆對窮人悲苦的同情和對富人奢侈的批判深深吸引了艾薇塔,她認為只有這個男人,才能結束她奢靡墮落的生活,實現她的理想!而艾薇塔所代表的底層勢力和她做演員所培養的良好的口才和氣質也是貝隆所需要的!艾薇塔與貝隆相戀了!
窮人的偶像
Graven image of the poor
童年的經歷像一場夢魘,會強烈的影響貝隆夫人的政治傾向。她馬不停蹄的奔走于工廠、學校、醫院、孤兒院之間,為提高阿根廷的社會保障、救濟、勞工待遇、教育水平等問題忙得焦頭爛額。她發誓要改善阿根廷底層人民的生活水準,而且永遠站在窮人那一邊,成為他們最好的朋友與旗手。同時,她積極維護女性權益,為女性爭取選舉投票權!
經過貝隆一系列的努力,其聲望開始超過了她的那位總統丈夫,不少阿根廷的少男少女們將她視為偶像,窮人將她視為救星。在很多人家中,艾薇塔畫像與耶穌像并排貼在墻上。在窮人們的眼里,她是一位女神和一位仁慈的救世主!
這樣的狂熱我從祖輩、父輩口中也曾了解過。物極必反,太好的承諾難以兌現,太美好的想象容易幻滅。也許艾薇塔童年的經歷并沒有真正化為一種悲天憫人的信念,她所做的一切更像一種發泄,為窮人吶喊,也并非出自痛徹肺腑的憐憫,卻更像是對富人的報復和蔑視,以及為真正成為大人物所尋找的平衡點。如同彩虹之旅,她似乎在燃燒自己的生命,來表演著她的奢華和奪目!
彩虹之旅
Rainbow journey
在失去副總統提名的機會后,貝隆夫人策劃了一個長達數月的歐洲之行。她神采飛揚的訪問歐洲各國,她美貌得體,風采迷人。歐洲媒體將艾薇塔此次的出訪稱作“彩虹之旅”。同時,她也獲得“貝隆手中的王牌”、“阿根廷玫瑰”、“苦難中的鉆石”等稱號。艾薇塔·貝隆此次的訪問,打開了阿根廷的外交新氣象,并成為阿根廷外交史上自豪的一頁。
這也許是貝隆夫人最后的光環,彩虹之旅剛進行到一半時,她便病倒了!但即使躺在病床上,她也堅持的工作,她通過電話向全國發號施令,通過廣播發表演講,還接待國內外友人的來訪。通過她的艱苦努力,為所有阿根廷女人爭取到了投票權。而當她的病情稍微有些好轉,她又重新開始轟轟烈烈的社會活動。她創辦并建立了阿根廷“第一夫人”基金會與窮人救助中心,為此,她專門在國家銀行設立了一個特別的賬號。她幫助貝隆整頓國家秩序,與那些腐敗的阿根廷政府官員做斗爭。她還建立不少醫院和學校,并親自在一所大學任教,講授“貝隆主義”.她在阿根廷各大城市進行巡回演講,有一次,在不到48個小時內,她竟發表了七次演說.醫生們勸她要注意休息,她則自豪地回答:"我要為窮人燃燒自己的生命!"一九四九年初,貝隆再次被推選為總統候選人,在貝隆看來,與其說是他的勝利,倒不如說是艾薇塔的勝利!
爭議,與納粹的關系
艾薇塔與納粹的關系一直就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眾所周知,阿根廷是二戰后眾多漏網納粹戰犯的天堂。這與貝隆和艾薇塔的納粹傾向有一定關系。考慮到南美諸國在二戰中的地位,艾薇塔的納粹傾向是可以理解的。艾薇塔在1947年訪問西班牙時受到法西斯主義者佛朗哥的盛情接待,使得她的納粹傾向更加為眾人矚目。
貝隆夫人的人物生平
幼年經歷
伊娃·裴隆(Eva Perón)的母親是一個未婚裁縫,她與當地的一個農夫有五個私生子女,伊娃是其中之一。15歲那年,她來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并在這里開始她的演藝生涯。并且在這里最終遇到了她的丈夫胡安·裴隆。兩人相處不久后就于1945年結婚。
在1946年阿根廷的總統競選中伊娃·裴隆極力支持她的丈夫,在她每周播出的廣播節目中她號召窮人選舉胡安。雖然她的演員生涯為她帶來了不少財富,但她一直強調她出身窮苦來顯示她與下層階級的團結。由于她的出身和她對他們的同情,伊娃認為她是理所當然的“無衫者”(descamisados,這是一個支持胡安的團體的名字)的領袖。
在1946年裴隆當選為阿根廷總統后,她也很快的提高了在政界的地位,出任勞工,并成立了伊娃·裴隆基金會,用以救助貧困。到1949年,她已經成為當時阿根廷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第一夫人
她成為一個崇拜的中心,她的照片和名字到處都出現。雖然她非常出名,也非常有權,她很注意不讓自己掩蓋她丈夫的名聲。雖然她在許多地方是政府中的決定性人物,她一直說她的決定是從胡安·裴隆的智慧中獲得的。但兩人的私生活卻相當緊張。他們沒有孩子,這導致了一些關于他們是否有性生活的議論。
阿根廷的工人階級崇拜她,但富有的、親英國的高層階級對她恨之入骨。他們鄙視她的出身,批評她早年的浪蕩生涯。許多人認為作為一個婦女她在政壇上的角色太高了。同時伊娃也很仇恨這些高層階級的人物。有時這種仇恨也表現為對政敵的迫害和對報紙的封禁。
1950年她周游歐洲并與許多國家首腦(包括西班牙的富蘭克西斯科·佛朗哥)會晤。其目的是在戰後為阿根廷做廣告。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裴隆的阿根廷越來越被其它國家看做是法西斯主義國家了。
1951年她被提名阿根廷的副總統。1951年8月22日那天,她拒絕了她的任命,那時她已經知道自己的病情。但聚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人群并未放棄,在他們的堅持下,伊娃接受了任命,她說:“人民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但在8月31日,她再次拒絕。聲稱:“只是辭去職務,但仍舊會為了我們的事業而抗爭、而奮斗。”
隕落
伊娃·裴隆在33歲時便因子宮癌去世。她的遺體被保存并陳列在一個紀念館中。1955年胡安·裴隆被一次軍事政變推翻后,她的尸體首先被送往意大利米蘭,16年后被移到西班牙。1973年胡安·裴隆重返阿根廷再任總統。1974年他逝世時,伊娃的遺尸被運回阿根廷并被短時間陳列在她丈夫的遺體旁。此后她被安葬在她父親家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墓中。
她的一生,在英國音樂劇《貝隆夫人》中得到再現,后又被改編為電影和連續劇,在被改編成的電影中,美國歌星麥當娜飾演的《Evita》是一部廣為人知的作品。
看了“貝隆夫人的故事”還想看:
1.有正能量故事的勵志小故事
2.兩性心理測試題
3.音樂劇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