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人物評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把人格區分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個部分,其學說被西方哲學和人文學科各領域吸收和運用,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弗洛伊德的人物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弗洛伊德的人物評價
貢獻評價
作為一個治療精神疾病的醫生,弗洛伊德創立了一個涉及人類心理結構和功能的學說。他的觀點不僅在精神病學,也在藝術創造、教育及政治活動等方面得到廣泛地運用。弗洛伊德學說的主要論點已被后人所修正、發展。人們認識到,人類的行為不僅是由性欲所支配,社會-經濟因素對人格的形成、教養對本性也都起著作用。雖然弗洛伊德學說一再受到抨擊,這絲毫無損于他的形象。他卓絕的學說、治療技術以及對人類心理隱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由他所創立的學說,從根本上改變了對人類本性的看法。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對心理學做出了很大貢獻,用簡短的文字很難加以概括。他強調人的行為中的無意識思維過程極為重要。他證明了這樣的過程如何影響夢的內容,如何造成常見的不幸,如口誤,忘記人名,致傷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最為世人所知也許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愛經常會引起精神病或神經病這一學說(實際上這個學說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創立的,雖然他的著作為普及這個學說做出了許多貢獻)。他還指出,性愛和性欲始于早期兒童時期而不是成年時期。弗洛伊德創造了用精神分析來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統地論述了人的個性結構學說,還發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學學說,如有關焦慮、防御功能、閹割情緒、抑制和升華等。
爭議評價
他的著作極大地引起了人們對心理學的興趣,對他的許多觀點在過去和現在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論,而且自從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熱烈的爭論。
由于對弗洛伊德的許多學說仍有很大爭議,因此很難估計出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他有創立新學說的杰出才賦,是一位先驅者和帶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學說與達爾文和巴斯德的不同,從未贏得過科學界的普遍承認,所以很難說出他的學說中有百分之幾最終會被認為是正確的。
盡管對弗洛伊德的學說一直存在著爭論,他仍不愧為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位極其偉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學觀點使人們對人類思想的觀念發生了徹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術語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戀母情緒(Oedipus complex)和死亡沖動(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大多數心理學家現在已經確信無意識思維過程對人的行為起著一種決定性的作用── 一種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學的鼻祖。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人們也許會認為他作為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學說并非十分正確;但是他顯然是在現代心理學發展中最有影響、最重要的人物。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夢的解析(德語:Die Traumdeutung 英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又譯做《解夢》,商務印書館最早譯作《釋夢》,經典的心理學書籍,是西格蒙得·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第一版出版于1899年11月。該書開創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被作者本人描述為“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該書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是用于解析夢,引深到心理學,解讀人們的潛意識在夢中的表象。
弗洛伊德首先回顧了此前關于分析夢的科學著作,他認為雖然有趣但是不夠充分。然后他記述了許多夢,來闡明他的理論。他的方法開始于分析他的夢“伊爾瑪打針”,但也有許多來自病人的個案研究,書中引用的許多最重要的夢都來自他人。
弗洛伊德進行分析的許多來源來自文學作品,該書更多的是一次文學分析的自覺嘗試,超過心理學研究的成分。弗洛伊德在此首次討論了后來發展的戀母情結理論,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結。書中作者聲稱他發現了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欲望和兒時欲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通的心理情緒;兒童是有性愛意識和動機的。
看了“弗洛伊德的人物評價”還想看:
1.弗洛伊德是誰
2.帶給你力量的名人傳記推薦
3.弗洛伊德人愛情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