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孝武帝司馬曜簡介
晉孝武帝司馬曜(362—396),字昌明,晉簡文帝司馬昱第六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東晉的第九任皇帝。
司馬曜四歲時被封為會稽王,372年被立為太子,同年晉簡文帝逝,他繼位,時年11歲。第二年改元為寧康。一開始由太后攝政。14歲時開始親政,改年號為太元。當年他改革收稅的方法,放棄以田地多少來收稅的方法,改為王公以下每人收米三斛,在役的人不交稅。
此外司馬曜在他在位期間試圖加強皇帝的權力和地位。383年前秦進攻晉,試圖滅晉,在淝水之戰中晉軍大勝。晉孝武帝即位時期由于稅賦改革與謝安當國,被稱為東晉末年的復興;但是謝安死后司馬道子當國,以及晉孝武帝嗜酒成性,優柔寡斷,導致東晉政局再度陷入混亂。
晉孝武帝由于對他當時寵信的張貴人開玩笑,說要廢棄她,導致當晚張貴人一怒之下殺了他,時年36歲。死后葬于今江蘇南京的隆平陵。
今天學習啦小編想要和大家探討的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故事。以下是人物簡介;
晉孝武帝司馬曜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晉孝武帝司馬曜,字昌明,生于隆和元年(362年),是晉簡文帝司馬昱的第六個兒子,母為李陵容(孝武文太后)。興寧三年(365年)七月甲申日,四歲的司馬曜被封為會稽王。咸安二年(372年)七月己未日,被立為皇太子。
登基
司馬曜被立太子不久,其父晉簡文帝去世,年僅11歲的司馬曜繼位,年號寧康。寧康三年(375年),14歲的司馬曜加元服,正式臨朝親政,改年號為太元,以謝安為輔政。
太元三年(378年)春,帝移居會稽王邸。親政的頭三年,他改革收稅的方法,放棄以田地多少來收稅的方法,改為王公以下每人收米三斛,在役的人不交稅,被稱為東晉末年的復興。但是后來孝武帝嗜酒成性,《晉書》說“醒日既少”,又優柔寡斷,導致東晉政局再度陷入混亂。 司馬曜在親政的同年八月,冊立了他的皇后王法慧。王法慧是太守王蘊的女兒,比司馬曜大三歲。當初議立皇后的時候,大家一致認為王家名聲好,養出來的女兒也一定性情柔順、四德俱全、可以母儀天下。然而這位王皇后卻讓所有的人都大失所望,她不但驕奢悍妒,而且還嗜酒,行為粗魯,舉止不端,尤其擅長借酒裝瘋,鬧得司馬曜的后宮雞犬不寧。司馬曜十分苦惱,只好向岳父王蘊求助,將自己的遭遇如此這般加以控訴一番。王蘊惶恐,也過意不去,摘下帽子向女婿皇帝賠禮道歉,此后王法慧略有收斂。5年之后,21歲的王皇后病逝,謚號“定皇后”,葬于隆平陵。18歲的孝武帝總算恢復了自由。
淝水之戰
太元八年(383年)8月至12月。前秦主苻堅下詔,大舉攻晉,試圖滅之,于是淝水大戰爆發。苻堅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羽林郎(禁衛軍)3萬,共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綿延數千里,水陸齊進,僅運糧船只就有萬艘。同時,苻堅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向建康進軍。苻堅驕狂地宣稱:“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這就是著名典故“投鞭斷流”的來歷。東晉北上抗擊秦軍的總共兵力才8萬,在宰相謝安的主持下,以謝石為大都督,謝玄為前鋒,主力軍隊就是聞名天下的北府兵。東晉建都建康(今南京),軍府設在建康之北的廣陵(今江蘇揚州市),故稱軍府曰北府。
當時秦軍前鋒苻堅之弟苻融兵30萬首先到達潁口(今安徽潁上縣),秦軍初戰告捷,苻融攻占了壽陽(今安徽壽縣),與此同時,秦軍慕容垂部攻占了鄖城((今湖北鄖縣)。而且截斷了東晉派來救援軍胡彬的退路,將其團團包圍在硤石(今安徽鳳臺西南)。苻融趕快送信給苻堅說:“敵人少而且易捕獲,就是擔心逃跑了,請趕快派大軍過來。”苻堅見信大喜,滅東晉心切,留大軍于項城,帶輕騎八千趕到壽陽。這時候無論是苻堅或者是苻融都認為東晉已是刀翥之肉,于是派出原東晉太守朱序去勸降。朱序原是東晉襄陽守將,公元378年,苻堅派出大軍圍攻襄陽城,朱序頑強抵抗堅守了一年,朱序多次出城作戰,屢破秦軍。后來朱序部將李伯護秘密派其子送信秦軍,愿做內應。苻堅派兵加緊攻城。城破后,苻堅沒有殺他,反留在身邊重用。
朱序到了謝玄營中,將秦軍部署完全和盤托出。并建議,趁秦軍未完全集結,迅速出擊。謝石本來是打算堅守不戰,聽了朱序的話后,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主動出擊。11月,謝玄派劉牢之率精兵五千到洛澗(在今安徽淮南東),秦將梁成率部5萬隔洛澗布陣以待。劉牢之以兵五千就敢強渡洛水,去攻擊對手的5萬人馬,而秦軍也居然被殺得大敗,被斬殺一萬五千人,秦大將梁成也被劉牢之突入陣內一槊刺死。這場戰役下來,秦軍有10多個將領被殺。
晉孝武帝-司馬曜
洛澗大捷后,令晉軍信心倍增。謝石繼續揮軍水陸并進,直抵淝水(今安徽壽縣南瓦埠湖一帶)東岸,在八公山邊扎下大營,與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由于秦軍緊逼淝水西岸布陣,扼守著淝水,晉軍無法渡河。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又不容許晉軍曠日持久地打消耗戰,等到秦軍九十萬大軍都云集過來,這仗就不好打了。此時,謝玄派使者去見苻融,要求秦軍把陣地稍向后退,空出一塊地方,好讓雙方一決勝負。苻堅認為讓軍隊稍向后退,待晉軍半渡過河時,再以騎兵沖殺,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苻融對苻堅的計劃也表示贊同,于是就答應了謝玄的要求,指揮秦軍后撤。這本來是一次正常的戰術退卻,但秦兵士氣低落,結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陣勢大亂。謝玄率領八千多騎兵,趁勢搶渡淝水,向秦軍猛攻。朱序這時在陣后乘勢喊叫:“秦軍敗了!秦軍敗了!”秦軍有很多是強征入伍的,而且由多個民族組成,各懷鬼胎,人心本來就不穩。加之剛吃了落澗慘敗,朱序這一喊,以為真的敗了,越發惶亂,爭相逃命,導致幾十萬軍隊象山崩了一樣丟盔棄甲的大潰逃。謝玄等乘勝追擊,直至青岡(今壽陽西30里)。秦軍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軍追至,因而草行露宿,不敢停息。此時,苻堅又中了流矢,單騎北逃,朱序乘亂投奔晉營。 這場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并給后人留下了著名的歷史典故和成語。如“投鞭斷流”、“風聲鶴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直膾炙人口。
去世
司馬曜雖然是個盡心國事、重用賢臣的君主,但也是嗜酒如命的主兒。史書上說他常為徹夜之飲,在華林園(今南京市雞鳴山南古臺城內)甚至對著劃空而過的太白金星,舉酒祝之曰:“長星,勸汝一杯酒,自古何有萬歲天子邪!”。太元二十一年(396年)9月,司馬曜在宮內清暑殿中與寵愛的張貴人一起飲酒,灌多了黃湯的司馬曜,已有七分醉意,還要張貴人陪他對飲。張貴人已經酒足,極力辭謝。司馬曜面露慍色,半真半假地發起了酒瘋:“你當年是因為美貌才被封貴人,如今你年近30,美色大不如前,又沒生孩子,白占著一個貴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廢了你,另選新人。”說到這里,又大口嘔吐,噴得張貴人滿頭滿身都是。在這之前是他的王皇后,酗酒之后吐他一身,如今他吐張貴人一身,也算是泄憤吧。然后,司馬曜爛醉如泥,沉沉睡去。其實司馬曜只是酒喝高了一些,本能地說了一句玩笑話,沒想到竟遭殺身之禍。 司馬曜的一通酒話對張貴人來說,卻無異于晴天霹靂。張貴人自從得寵以來,恃寵生驕,從來沒有受過如此訓斥、羞辱;她又嫉妒成性,俗語說的“酒后吐真言”,何況司馬曜好色,她對皇帝的這席話自然是寧可信其有,不會信其無的。想到自己多年來小心翼翼的服侍,卻將要換來打入冷宮甚至被賜死的下場,頓時起了殺心。
于是她召來心腹宮女,乘司馬曜熟睡之際,搬了幾床大被子,很久, 司馬曜還沒死,然后又掙扎起來,兩個宮女搬來一個大石頭,砸了一下,司馬曜就暈了,然后又用石頭壓住,把還在睡夢中的司馬皇帝給活活捂死了。史料上并沒有說司馬曜是被貴人命宮女用被子捂死的。《晉書·卷十一》載“為張貴人所弒。”《晉書·卷九》載“時張貴人有寵,年幾散失,帝戲之曰:‘汝以年當廢矣。’貴人潛怒,向夕,帝醉,遂暴崩,終年三十五歲。”司馬曜死后,謚號孝武皇帝。廟號烈宗。與孝武定王皇后共葬于隆平陵(今南京鐘山之梅花山)。
可憐無辜的司馬皇帝,只因酒后開了個小小的玩笑,丟掉了幾輩子才修來的一條皇帝性命,成為千古奇談。
中書令王國寶深夜前來,叩打禁宮的大門,打算進去替孝武帝撰寫遺詔,侍中王爽拒絕了他的請求說:"皇上去世,皇太子還沒有趕到,膽敢闖入的人,格殺勿論!"王國寶才打消這個念頭。
據說,次日,張貴人謊稱皇帝于睡夢中“魘崩”,竟得以瞞天過海。一說,張貴人自知犯下滔天大罪,遂拿出重金賄賂司馬元顯及其左右,果然其效如神,司馬元顯竟對伯父之死不做任何追究。新皇帝司馬德宗是個白癡,連自己吃飽沒有都弄不明白,當然更不可能提出任何疑問。不久,張貴人趁著皇宮一片混亂的機會,帶著金銀細軟逃走了。
大事年表
隆和元年(362年),司馬曜出生。
興寧三年(365年),司馬曜被封為會稽王。
咸安二年(372年),司馬曜被立為皇太子 。同年即位,是為孝武帝。
寧康元年(373年),崇德太后褚蒜子臨朝攝政
寧康二年(374年),長城人錢步射、錢弘等作亂,后被吳興太守朱序平定。
寧康四年(375年),司馬曜立王法慧為皇后。
太元三年(378年),因建造新宮殿,司馬曜移居會稽王府邸。
太元五年(380年),皇后王法慧去世。
太元六年(381年),會稽人檀元之謀反,自號安東,鎮軍參軍謝藹之率軍平定其叛亂。
太元八年(383年),東晉在淝水之戰以少勝多,大敗前秦軍隊。
太元九年(384年),崇德太后褚蒜子去世。
太元十年(385年),晉將劉牢之在五橋澤與慕容垂大戰,被慕容垂打敗。
太元十一年(386年),慕容垂在中山即皇帝位。
太元十二年(387年),立皇子司馬德宗為太子。
太元十五年(390年),征虜朱序在太行大敗西燕皇帝慕容永。
太元十七年(392年),司馬曜徙封弟瑯邪王司馬道子為會稽王,封皇子司馬德文為瑯邪王。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司馬曜被寵妃張貴人殺死。
在位年號
寧康 :373年―375年
太元 :376年-396年
歷史評價
房玄齡等《晉書》:①“帝幼稱聰悟。”;②“既而溺于酒色,殆為長夜之飲………醒日既少,而傍無正人,竟不能改焉。 ;③“是以聞人、許榮馳書詣闕,烈宗知其抗直,而惡聞逆耳,肆一醉于崇朝,飛千觴于長夜。雖復‘昌明’表夢,安聽神言?而金行頹弛,抑亦人事,語曰“大國之政未陵夷,小邦之亂已傾覆”也。屬苻堅百六之秋,棄肥水之眾,帝號為‘武’,不亦優哉!” ;④“孝武登朝,奸雄自消。燕之擊路,鄭叔分鑣。倡臨帝席,酒勸天妖。金風不競,人事先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