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歷史功績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漢族,出生于長安,幼名劉彘(zhì),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武帝歷史功績,希望能幫到你。
一、漢武帝劉徹簡介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漢族,出生于長安,幼名劉彘(zhì),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恒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zhì) 。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采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節始于太初改歷,昔日漢武帝改正朔,易服飾。衛青霍去病嘯傲風月驚敵膽,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封狼居胥,奏凱歌而還。張騫鑿(záo)空西域,開創中西交流之先河。從此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匯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于百王”。秦皇開創封建體制15年而崩殂(cú) ,大業半竟。劉邦打下江山,一直在為劉氏江山千秋萬代而努力,剪除異姓王,與霸業轉而成就帝業。漢文景帝開創了“文景之治”至于胡亥(hài)子嬰惠帝呂后沒有時間精力去完成如此大業。歷史之重任歷史般的落到了劉徹手上。70高齡,54載帝業,漢武帝無愧于列祖列宗,無愧于中華民族。是他一手奠定了大漢興衰的基石,盛于斯,衰于斯。
晚年生活
知天命的漢武帝亦感到自己晚年政治決策的失誤帶來的惡果,安撫流民的同時遂在輪臺頒下《輪臺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bèi) ,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mí)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于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yì) 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找借口處死了她。 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葬于茂陵,廟號是世宗。
二、漢武帝的功績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后來四年一個年號。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歷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后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后我國見于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于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后世科舉之制始此。
6、漢武帝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于此。
8、漢武帝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后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統一后,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