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才子唐伯虎
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僅54歲。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風流才子唐伯虎。
人物簡介
唐伯虎(1470—1523年),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伯虎,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后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后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伯虎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伯虎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人物生平
唐伯虎祖籍晉昌,即現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伯虎”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伯虎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里一個商人家庭。唐伯虎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約廿四歲的時候病逝。后來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場弊案的牽累而離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并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
“會試泄題案”,一般說法是,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伯虎也受牽連下獄。 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伯虎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并傳了出來。 唐伯虎和徐經到京城后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后唐伯虎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復閱,將程敏政、唐伯虎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徐經入獄后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泄露給唐伯虎。后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后,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伯虎出獄后,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伯虎恥不就任。
關于這場會試泄題案,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實際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云:“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無疑問,這一事件對唐伯虎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此唐伯虎絕意仕途。歸家后縱酒澆愁,游歷名山大川, 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伯虎離開蘇州,坐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游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然后又坐船沿長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給唐伯虎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來。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黃州,看到赤壁之戰遺址。唐伯虎的《赤壁圖》即依此所畫。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陽樓,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諸名山和仙游縣九鯉湖。唐伯虎由閩轉浙,游雁蕩山、天臺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達安徽,上黃山與九華山。此時唐伯虎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蘇州。唐伯虎千里壯游,歷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后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蘇州,家中非常清貧,妻子大吵大鬧,終于離他而去。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賣文鬻畫為生。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以表其淡泊名利、專事自由讀書賣畫生涯之志。
文學成就
唐伯虎詩風相當特別,據說他早年曾下苦工鉆研過《昭明文選》,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麗,很接近六朝的氣息。泄題案以后的詩作,多描寫自己的處境,寫起來情真意摯,自然流暢,雖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煉,但可以感覺到唐伯虎信手拈來的才氣。
他的詩作有《百忍歌》、《上吳天官書》、《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閑中歌》等。
唐伯虎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清新,對人生、社會常常懷著傲岸不平之氣。
除詩文外,唐伯虎也嘗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賞,聲名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