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介紹
歷史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形式,它以歷史人物和事件為題材,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生活面貌;長篇作品則可以展示某一時期的生活面貌和歷史發展的趨勢。這類作品所描寫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歷史根據,但容許適當的虛構。
歷史小說定義
“歷史小說”是一個偏正詞組,它的主體是“小說”,“歷史”則是對主體的限制和修飾,也就是說,“歷史小說”是以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為描寫主題的小說。
它以歷史人物和事件為題材,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生活面貌;長篇作品則可以展示某一時期的生活面貌和歷史發展的趨勢。這類作品所描寫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歷史根據,但容許適當的虛構。因此,它雖然可以給讀者提供一些歷史知識,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給讀者以啟示和教育。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姚雪垠著的《李自成》、唐浩明著的《曾國藩》等就是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特點
歷史小說是以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小說。它往往以忠實于歷史事實和逼真的細節等手段,藝術地再現歷史風俗和社會概況。它不同于歷史著作,可以有細節上的想象和虛構,允許適當的藝術夸張和必要的集中,但在大的史實方面不能杜撰、篡改、違背。可以涉及真實的歷史人物,也能用虛構的人物同歷史人物相混合,還可以集中描繪一個歷史事件。它要求作者立足于現實去回顧歷史,但必須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去描寫,藝術地再現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揭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使讀者從中了解歷史并受到啟示。
名人眼中的歷史小說
英國H.奧斯本《牛津藝術指南》(1970)∶
歷史小說:利用歷史材料加以想象豐富而重新構成事件發展的一種敘事文體,采用的人物或者是虛構的,或者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既然允許有相當廣闊的活動范圍,因而小說家往往嘗試著以某種程度的精確性重新創造他所要敘述的事件的壯觀的戲劇性?場面。
英國羅吉·福勒《現代西方文學批評術語詞典》:
歷史小說:此術語指這樣一類小說:與作家寫作這些小說時的時間相比較,小說中故事發生的時間顯然具有“歷史性”。敘述的時態可以采用過去時,記述時間可安排在過去,也可在過去發生的事件之中的某個間隔時間之內。歷史小說的題材不分巨細,既包括國家大事,又包括個人私事,主人公既可以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也可以是虛構的人物,不過他們的命運都與真實的歷史事件息息相關。
隨著時間的推移,作家們開始把歷史小說的技巧用于描述其同時代的事件,這樣,這種體裁的小說不僅為19世紀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提供了產生的條件,而且最終與之合流。這樣,兩股潮流交匯而成的文學 潮流出現了:第一種偏重于歷史題材,而且在處理此類題材時愈來愈倚重異國情調和考古學般的精確,福樓拜的《薩朗波》(1862)即為一例;另一種則在處理現實題材的愈臻“自然主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