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通俗演義》內容簡介
《宋史通俗演義》是一本蔡東藩編制,由三秦出版社在2006-05-01出版的書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宋史通俗演義》內容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宋史通俗演義》內容簡介
后儒之讀《宋史》者,嘗以繁蕪為病。夫《宋史》固繁且蕪矣,然遼、金二史,則又有譏其疏略者。夫《遼史》百十六卷、《金史》百三十五卷,較諸四百九十六卷之《宋史》,固有繁簡之殊,然亦非窮累年之目力,未必盡能詳閱也。柯氏作《宋史新編》凡二百卷,薛氏《宋元通鑒》百五十七卷,王氏《宋元資治通鑒》六十四卷,陳氏《宋史紀事本末》百有九卷,皆并遼、金二史于《宋史》中,悉心編訂,各有心得,或此詳而彼略,或此略而彼詳,通儒尚有闕如之憾,問諸近今之一孔士,有并卷帙而未盡晰者,遑問其遍覽否也。他如遺乘雜出,紀載宋事,東一鱗,西一爪,多或數帝,少僅一王,欲會通兩宋政教之得失,及區別兩宋史籍之優劣者,不得不博搜而悉閱之。然豈所望于詹詹小儒乎?若夫宋代小說,亦不一而足,大約荒唐者多,確鑿者少。龍虎爭雄,并
無其事;貍貓換主,尤屬子虛。狄青本面涅之徒,貌何足羨?龐籍非懷奸之相,毀出不經。岳氏后人,不聞朝中選帥;金邦太子,曷嘗胯下喪身?種種謬談,不勝枚舉。而后世則以訛傳訛,將無作有,勸善不足,導欺有余。為問先民之輯諸書者,亦何苦為此憑虛捏造,以誣古而欺今乎?此則鄙人之所大惑不解者也。夫以官書之辭煩義奧,不暇閱,亦不易閱,乃托為小說,演成俚詞,以供普通社會之覽觀,不可謂非通俗教育之助;顧俚言之則可,而妄言之亦奚其可乎?鄙人不敏,曾輯元、明、清三朝演義,以供諸世,世人不嫌其陋,反從而歡迎之。乃更溯南北兩宋,舉三百二十年之事實,編成演義,共百回。其間治亂興亡,賢奸善惡,非敢謂悉舉無遺,而于宏綱巨目,則固已一一揭橥,無脫漏焉。且官稗并采,務擇其信而有征者,筆之干書;至若虛無惝恍之談,則概不闌入。閱者取而觀之,其或有實事求是之感乎!書成,聊志數語,用作弁言。
《宋史通俗演義》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年—1945年),名郕,字椿壽,號東藩,居于臨江書舍(蔡東藩舊居),蕭山臨浦鎮人。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兒時閱讀《資治通鑒》等史書,時人稱為“神童”。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元年(1909)中省優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月余托病回鄉。辛亥革命后,應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小學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后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1部、45冊、1040回、600余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義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并且自寫正文,自寫批注,自寫評述。在撰編《民國通俗演義》中,對清廷之腐敗,予以抨擊,其間曾收到恐嚇信及子彈,迫其修改,蔡不變初衷。又著有《西太后演義》(又稱《慈禧太后演義》),增訂清初呂安世所著《二十四史演義》,其一生共著書13部,撰寫700余萬字,篇幅之巨堪稱歷史演義的奇跡,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