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內容簡介
《曾國藩》是 唐浩明所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結合史實,深刻形象地描述了曾國藩毀譽參半的人生歷程,發人深思。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曾國藩》內容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曾國藩》內容簡介
一部長篇歷史小說的出版,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有人說簡直近乎奇跡。究其原因,曾國藩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巨大影響的人物,被急視達半個多世紀,因為本書的出版才重新被人正視,是一個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要歸功于作者康浩明的努力。以曾國潘為主人公的長篇歷史小說不是沒有過。但是,唐浩明精心研究曾國藩近二十年,心得獨具而學養深厚,厚積而薄發,以豐富的史料為基礎,以扎實的文學素養為鏨鑿,精雕細刻,嘔心瀝血,歷五度寒署,始有是書。本書在題材的選擇處理和對歷史人物的觀照把握上極具開拓性。作者跳出“三立完人”和“漢奸賣國賊劊子手”的傳統習見,從對文物歷史化的反思入手,探索小說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它摒棄了非甲即乙的簡單是非判斷,對史實的處理上堅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調動多種藝術手段,將主人公置于矛盾沖突之中,在時代急流的漩渦上起伏浮沉,憂樂榮枯,從而成功地塑了這個有著復雜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的晚清重臣的文學形象。同時還塑了左宗棠、李鴻章、李秀成竺一批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作品氣魄宏闊,主題深刻,語言典雅,典章文物、歷史風情的描寫也真實準確,是一部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很有中國氣派的史詩型作品。
曾國藩無疑是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毛澤東青年時期說過“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則更是終生奉之為楷模。然而,是什么緣故使得人們對曾國藩毀譽參半?又為什么曾國藩的家書、日記現在如此廣泛地得以出版,成為學者乃至普通讀者的案頭常備書?唐浩明的這本《曾國藩》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曾國藩》精彩書摘
他端起茶碗,向窗外的湖面眺望。陽光照在湖水上,泛起點點金光。遠處,一片片白帆在游弋。極目處,有一團淡淡的黑影。曾國藩知道,那就是君山。近處,沿湖岸停泊著一個接一個木排。這些木材大半出自湘南山區,扎成排后順著湘江漂流,越過洞庭湖,進入長江,再遠漂武昌、江寧、上海等地。放排的人叫做排客。排客們終年在水面漂浮,把家也安在排上。排上用杉樹皮蓋成小棚子,家眷就住在里面。曾國藩正頗有興趣地看著樓下幾個排上人家的生活,不料湖面陡然起風了,滿天烏云翻滾,像要下雨的樣子。剛才還是明鏡般平靜的湖面,頓時波浪翻卷。風越刮越大,波浪也越卷越高,湖面上的木排隨著波浪在上下起伏,幾個離岸邊不遠的木排在迅速向湖邊靠攏。大雨嘩嘩而下,雨急風猛,溫順的洞庭湖霎時變成了一條狂暴的惡龍。曾國藩坐在樓上,渾身感到涼颼颼的。他有點擔心,這座千年古樓,會不會被這場暴風雨擊垮?
正在胡思亂想之際,他看到離岸邊約百來丈遠的湖面上,一個小排被風浪打得左右搖晃,卻一步也不能前進。一個漢子死死地扶著排后舵把,另一個漢子急得這邊跑到那邊。猛地一個大浪打來,木排上低矮的杉樹皮屋垮了,一個木箱被水沖到湖里。兩邊跑的漢子縱身跳到水中去抓木箱。木排上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嚇得蹲在排上,緊緊地抓著一根纜繩。一個四十余歲的婦人急得在排上前后亂竄。又一個大浪打過來,小女孩被卷進了湖中。“不得了!”曾國藩喊了一聲,放下茶碗,猛地站起。荊七也趕緊站起,緊張地倚著窗口觀望。正在這危急時刻,湖邊木排上跳下一個年輕人,冒雨迎浪向湖中游去。只見那青年一個猛子扎入水底,剛好到排邊又露出頭來。他輕捷地游到手腳亂抓的小女孩身邊,把她高高托出水面,游到排邊。曾國藩到這時才舒了一口氣。那青年上了木排,用手指指點點,排上的漢子拿來一大捆粗繩。
《曾國藩》作者簡介
唐浩明,湖南衡陽人,1946年出生,文學碩士、編審,長期致力于近代文獻的整理出版與歷史小說創作,著有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楊度》、《張之洞》,多次獲國家級大獎,并著有隨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等。
《曾國藩》精彩書評
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粱啟超
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毛澤東
至于中文讀書寫字之法,在曾公家訓與家書中言之甚詳。你們如能詳看其家訓與家書,不特于國學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為中國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時代已過而忽之也。——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