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通俗演義》簡介
《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民國通俗演義》: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智慧結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民國通俗演義》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民國通俗演義》序言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是清末民初著名作家蔡東藩先生創作的系列長篇歷史演義小說。全套書包括《前漢通俗演義》《后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全套書共一千零四十回,六百多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
作者秉持“借說部體裁,演歷史故事”的理念,用通俗演義的形式講述中國歷史,以期幫助國人從歷史的啟迪中尋找救亡圖存以自強的道路。在著述這套歷史演義時,蔡東藩在史料上一遵其“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十分注重歷史的真實性,對史料選擇和運用都經過一番審慎的考核。因此,這一套斷代史通俗讀物問世后,流傳很廣,成為人們閱讀正史的參考讀物。而且,它采用人們所喜愛的演義體著述,語言通俗暢曉,符合一般大眾的閱讀習慣,容易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在傳播歷史知識方面,起到了正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全套書以歷史事實為基礎,適當借鑒了演義體小說的寫法。增添了一些情節與人物性格描寫,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思想性、知識性與可讀性的統一,在許多方面獲得了非同尋常的成就。這套書規模龐大,系統完整,是中國歷史通俗演義的宏篇巨著。全套書以正史為經,逸聞為緯,演義歷朝風云,真實再現了華夏歷史波瀾壯闊的演進歷程,描慕了朝代更替下的民俗民生,解析了千古興亡中的人生智慧。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取材審慎,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是一部卷帙浩瀚、通俗易懂的中華通史,也是一套普及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知識的優秀史學巨著和文學巨著。
《民國通俗演義》編輯推薦
《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民國通俗演義》: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智慧結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的體現,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書寫著中華民族的喜怒哀樂,張揚著中華民族的性格。
閱讀古典名著,品鑒古今智慧,涵養精神世界,閱讀古典名著,領悟先賢哲思,修養自我心靈,閱讀古典名著,體味圣哲雋語,塑造個人風骨,創造人生輝煌,閱讀古典名著,知往古來今事,明天地人間理,閱讀古典名著,改進處世方法、工作態度、努力程度、思維方式和心態信念。
名著精讀,感受國學博大精深。
《民國通俗演義》文摘
話說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湖北省會的武昌城,所有軍士,竟揭竿起事,倡言革命。清總督瑞澂,及第八鎮統制張彪,都行了三十六著的上著,溜了出去,逃脫性命。革命軍公推統領,請出一位黎協統來,做了都督,黎協統名元洪,字宋卿;湖北黃陂縣人,曾任二十一混成協統領。既受任為革命軍都督,免不得抵拒清廷,張起獨立旗,打起自由鼓,堂堂正正,與清對壘。第一次出兵,便把漢陽占住,武漢聯絡,遂移檄各省,提出“民主”兩字,大聲呼號。清廷的王公官吏,嚇得魂飛天外,急忙派陸軍大臣蔭昌,督率陸軍兩鎮,自京出發,一面命海軍部加派兵輪,飭海軍提督薩鎮冰,督赴戰地,并令水師提督程允和,帶領長江水師,即日赴援。不到三五日,又起用故宮保袁世凱為湖廣總督,所有該省軍隊,及各路援軍,統歸該督節制,就如蔭昌、薩鎮冰所帶水陸各軍,亦得由袁世凱會同調遣。看官!
你想袁宮保世凱,是清朝攝政王載灃的對頭,宣統嗣位,載灃攝政,別事都未曾辦理,先把那慈禧太后寵任的袁宮保,黜逐回籍,雖乃兄光緒帝,一生世不能出頭,多半為老袁所害,此時大權在手,應該為乃兄雪恨,但也未免躁急一點。袁官保的性情,差不多是魏武帝,寧肯自己認錯,閉門思過?只因載灃得勢,巨卵不能敵石,沒奈何退居項城,托詞養疴,日與嬌妻美妾,詩酒調情,釣游樂性,大有理亂不知、黜涉不聞的情狀。及武昌起義,又欲起用這位老先生,這叫做退即墜淵,進即加膝,無論如何長厚,也未免憤憤不平,何況這機變絕倫的袁世凱呢?
《民國通俗演義》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年—1945年),名郕,字椿壽,號東藩,居于臨江書舍(蔡東藩舊居),蕭山臨浦鎮人。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兒時閱讀《資治通鑒》等史書,時人稱為“神童”。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元年(1909)中省優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月余托病回鄉。辛亥革命后,應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小學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后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1部、45冊、1040回、600余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義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并且自寫正文,自寫批注,自寫評述。在撰編《民國通俗演義》中,對清廷之腐敗,予以抨擊,其間曾收到恐嚇信及子彈,迫其修改,蔡不變初衷。又著有《西太后演義》(又稱《慈禧太后演義》),增訂清初呂安世所著《二十四史演義》,其一生共著書13部,撰寫700余萬字,篇幅之巨堪稱歷史演義的奇跡,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