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通俗演義》簡介
《前漢通俗演義》是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史讀物,是《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系列之一, 蔡東藩著,文軒整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前漢通俗演義》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前漢通俗演義》簡介
吾國之有史,由來久矣。自漢司馬遷創(chuàng)作《史記》,體例獨詳,遂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輯成《漢書》,而遷、固之名乃并著焉。竊案遷《史》起自黃帝,訖于天漢,大旨在敘古從略,敘秦漢從詳,綜計得百三十篇,共五十二萬六千余言。班《書》則始于秦季,終于孝平王莽,凡百二十卷,計七十余萬言,視遷《史》為尤繁矣。后之學者,慕其名,輒購《史》、《漢》二書而庋藏之,問其熟覽與否,則固無以應也。蓋二書繁博,非旬月所能卒讀,且文義精奧,淺見之士,尚不能辨其句讀,一卷未終,懵然生厭,遑問其再四尋繹乎?他若《涑水通鑒》、《紫陽綱目》,以及《通鑒紀事本末》、《通鑒緝覽》、《綱鑒會纂》、《綱鑒易知錄》等書,編年紀事,歷姓相承,而首數卷間,各列秦漢事實,讀史者輒舉而窺之,固求其提要鉤玄,記憶不忘者,亦罕有所聞。至如稗官野史之紀載,則一鱗一爪,或猶能稱道之,是無佗,稗史之起觀感,令人悅目,固較正史為尤易也。鄙人不敏,嘗借說部體裁,演歷史故事,由今追昔,溯而上之,以至秦漢。秦自始皇至子嬰歷國三世,第十有五年耳。依事演述,寥寥數回,不足以成卷帙;且名為一朝,但聞暴政,未底于治,實為由周至漢之過渡時代,附入于漢,存其名而已足矣。漢則兩京迭嬗,閱年四百有余,而前漢二百一十年間,有女寵,有外戚,有方鎮(zhèn),有夷狄,有嬖幸,有閹宦,有權奸,蓋已舉古今來病國之厲階,匯集其中,故治日少而亂日多。其尤烈者,則為女寵,為外戚。
高祖以百戰(zhàn)成帝業(yè),而其權且移于宮闈;文景懲之,厥禍少殺;至武帝尊田蚧,貴衛(wèi)青,女寵外戚,于此復盛;至許史盛于宣元,王趙丁傅盛于成哀;平帝入嗣,元皇后老而不死,卒貽王莽篡弒之禍;然則謂前漢一代與女寵外戚相終始,亦無不可也。本編兼采正稗,貫徹初終,所有前馭治亂之大凡,備載無遺,而于女寵外戚之興衰,尤再三致意,揭示后人,非敢謂有當史學,但以淺近之詞,演述故乘,期為通俗教育之助云爾。班馬可作,當亦不笑我粗疏也。惟書成倉卒,不無論訛詞,匡而正之,是在海內之通儒。
《前漢通俗演義》編輯推薦
本書是《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系列之一。《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系列為風靡海內外的一部通俗歷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寫盡幾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記述了2166年的歷史,共計11部1040回,約600萬字。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不久,也曾致電李克農:“請購整個《中國歷朝通俗演義》兩部。”足見本系列書具有極強的史學價值、文化價值、珍藏價值、饋贈價值。
《前漢通俗演義》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年—1945年),名郕,字椿壽,號東藩,居于臨江書舍(蔡東藩舊居),蕭山臨浦鎮(zhèn)人。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兒時閱讀《資治通鑒》等史書,時人稱為“神童”。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元年(1909)中省優(yōu)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yōu)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月余托病回鄉(xiāng)。辛亥革命后,應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小學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后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1部、45冊、1040回、600余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義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并且自寫正文,自寫批注,自寫評述。在撰編《民國通俗演義》中,對清廷之腐敗,予以抨擊,其間曾收到恐嚇信及子彈,迫其修改,蔡不變初衷。又著有《西太后演義》(又稱《慈禧太后演義》),增訂清初呂安世所著《二十四史演義》,其一生共著書13部,撰寫700余萬字,篇幅之巨堪稱歷史演義的奇跡,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