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馬桶是誰的發明
抽水馬桶是英國一位名叫約翰·哈林頓的教士設計的。馬桶利用放水旋鈕和水塞控制放水和儲水,使用時,旋轉放水旋鈕,利用連接水塞的金屬繩或者是尼龍繩拉起水塞,水塞向上拔出出水管端口,出水管將水放進便池利用水的重力和由勢能轉化成的動能將排泄臟物沖入下水管道。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抽水馬桶是怎么發明的
人生最急莫過于解手,大解也好小解也罷,都必須盡快解決。人畜的糞便有一股難聞的臭味,這是里面的糞臭素引起的,如果在室內大便的話還得把拉出的糞便扔出去,那樣的話還不如到室外解手,原始時代都是隨便找個野地里一拉就是了。可是城鎮化程度越來越高,左鄰右舍住得越來越緊密,拉誰家墻根底下都不合適,如果再趕上天氣不好,刮風下雨寒日在野外解手非常不舒服。
人們總愛譏笑印度人右手拿食物,左手擦屁股,可是他們的先人卻是第一個使用沖水廁所的人。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就出現了沖水廁所,大小便被流水沖入恒河,便宜在那里沐浴的主兒了。這種廁所被使用了一千年,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這么好的東西居然被廢除了。
古印度文明的這個發明被古希臘文明接手了,公元前1800年出現第一個抽水馬桶,是在克利特島的克諾索斯王宮里,這是一個木制的坐式馬桶,是給王家使用的,大概是因為皇家器物不能隨便移動,倒不成馬桶,只好用水沖。
繼承古希臘文明的古羅馬文明把這一點也繼承了,公元四世紀羅馬出現了沖水廁所。
文明并不是一直進步的,很多情況下是會倒退的,沖水廁所就是其一。羅馬崩解后蠻族橫行,在大便上沒那么多講究,沖水廁所又不見,好在馬桶傳下來了。歐洲中世紀時和早年中國江南一樣,家里有馬桶,滿了或者味道受不了了,就拿到大街上隨便一倒,于是歐洲的大街小巷全是屎尿,臭味沖天。
直到1590年,終于有人對此忍無可忍了,咱能不能不再倒馬桶呀?此人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教子約翰•哈林頓爵士。哈林頓是作家和詩人,經常在文思泉涌的時候聞到一股臭味,這樣下去能寫出傳世的作品嗎?不都帶了糞臭了嗎?
到底是文人,不僅復古,而且還有創新,他設計的沖水馬桶是直到沒多久以前中國還使用的把水箱高高掛起,有個閥門來放水的那種。哈林頓在自己家里裝了這種抽水馬桶,寫在書里,還給女王也裝了一個。
伊麗莎白女王雖然年事已高,對新的科學技術接受能力依然很強,沖水馬桶裝好了以后馬上試,拉完屎一開閥門,沒想到哈林頓的設計有問題,太使勁了,水全從水箱出來,成淋浴了。
閥門有問題還是小事,當時沒有排水系統,只能把馬桶沖干凈了,污水還是流到街上或者野地里。因此1661年法國修建凡爾賽宮的時候就沒費勁修廁所,反正花園很大,主客內急的時候就沖出去,在花園里隨便找個地方解決吧。
直到1775年,英國的鐘表匠亞歷山大•卡明斯設計出新式的閥門,3年后英國木匠約瑟夫•布拉馬將之加以改進后,抽水馬桶才開始被英國的普通民眾使用。但是一個主要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污水流哪里去?當時的辦法是挖個糞坑,一旦滿了以后,糞便就飄得到處都是。另外一個辦法就是直接流河里去,導致飲水污染。霍亂從印度傳出之后,到馬桶洗馬桶沖馬桶是導致霍亂流行的一大原因。
到了1860年,英國終于出現了污水處理系統,閥門也由托馬斯•克瑞波加以改進,出現了自動關閉功能,從此這種馬桶就叫克瑞波馬桶。
這種馬桶于1870年后傳入美國,但推廣起來很困難,原因很簡單,多數的美國人家里根本就沒有自來水,拿什么去沖呀?直到進入20世紀,美國的鄉下還是天天倒馬桶。
隨著公共設施的不斷改善,抽水馬桶終于成為千家萬戶必不可少的東西。
拓展:抽水馬桶的選購技巧
算清容量
就同樣的沖水效果來說,當然是用水量越少越好。市面上銷售的潔具,一般都標明了用水量,不過你可曾想過,這個容量有可能會造假?有些不良商家為了讓消費者上當,會將產品實際的大用水量標稱為小用量,讓消費者陷入字面陷阱。因此,消費者要學會測試馬桶的真正用水量。
帶上一個空的礦泉水瓶,關上馬桶的進水龍頭,在排光水箱內的水后,打開水箱蓋用礦泉水瓶給水箱手動加水,按照礦泉水瓶的容量大致算一算,加了多少水后水龍頭內的進水閥被完全關閉?要看清楚這個用水量是否和馬桶標識的用水量相符。
測試水箱
一般情況下,水箱高度越高,沖力越好。此外還需檢驗抽水馬桶儲水箱是否漏水。你可在馬桶水箱內滴入藍墨水,攪勻后看馬桶出水處有無藍色水流出,如有則說明馬桶有漏水的地方。
沖水方式
馬桶沖水方式分為直沖式、旋轉虹吸式、漩渦虹吸式、噴射虹吸式;按下水方式可分為沖落式、虹吸沖落式和虹吸漩渦式等。沖落式及虹吸沖落式的排污能力強,但沖水時聲音大[2]
測量口徑
大口徑排污管道且內表面施釉的,不容易掛臟,排污迅速有力,有效預防堵塞。如果沒有帶尺子,可將整個手放進馬桶口,手進出越自如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