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登基最短的皇帝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翻閱史書時,就有這么一個歷史上僅當了半天皇帝的皇帝。這個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完顏承麟。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即位半天就與國同亡的皇帝——完顏承麟簡介
完顏承麟(?-1234年2月9日),女真名呼敦,阿骨打的玄孫,金國末代皇帝。他英勇善戰,才略兼備,深受金哀宗完顏守緒的喜愛。他也是金國后期一位難得的大忠臣。就這樣一位大忠臣,被金哀宗硬生生的拽上了皇帝寶座。完顏承麟其實并不貪圖富貴,一心只想為國盡忠。金哀宗完顏守緒知道這點。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才選擇完顏承麟接手金國這個爛攤子。在金哀宗眼中,這是一個萬全之策。這樣做既可以轉嫁對自己的生命威脅,也可以讓金國盡可能的延續下去。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金哀宗都認為完顏承麟是一個好的繼承者。但是,天不佑金,金也無奈。
天興元年(公元1232年),蒙古軍南下,攻打金國。金哀宗內心恐懼,不敢應戰,便以“率兵抗蒙”為借口,把全家老小留在汴京,獨自出走。完顏承麟忠心耿耿,誓死保護哀宗。他的忠心日月可鑒,實為一位難得的大忠臣。沿途上,許多朝中官員紛紛為自保而離開金哀宗。完顏承麟堅持信念不改變,依然留在金哀宗身邊。完顏承麟成功護送金哀宗到歸德,后又轉到蔡州。這次成功的護駕為完顏承麟后來繼位當皇帝打下了了堅實的基礎。
此時的金國早已危機四伏,國力已大不如前。天興三年(1234年)一月,蒙古軍再次南下侵犯金國。這次,南宋軍也來湊熱鬧。兩家聯盟,欲滅金國,瓜分地盤,實現共贏。金國已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蔡州被聯盟軍所圍。與此同時,金哀宗完顏守緒在做最后掙扎。他派手下的士兵分組守衛城池的四門。完顏守緒此舉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此時的金國士兵怎能抵擋士氣正銳的宋蒙聯軍呢?這無疑于以卵擊石。但不管怎樣,金哀宗完顏守緒誓死拼搏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敬佩。
金哀宗見狀,感嘆萬分,知道亡國的日子馬上就要來了。但是,他并不想做亡國之君,背上千古罵名。在這時候,金哀宗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讓位于大忠臣完顏承麟。說辦就辦,金哀宗便下詔讓位于完顏承麟。
完顏承麟無奈繼位
面對突如其來的禪讓,完顏承麟毫無思想準備,堅持原則,執意不做皇帝。金哀宗堅持禪讓,并苦苦哀求完顏承麟,說道:“你以為朕這樣做是為了自己嗎?你錯了。我這樣做是為了我們大金國。我長得太胖,騎馬笨拙,定不能突圍出去。而愛卿你有可能做到。延續國祚的重任只能交給你了。”(原文為“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己哉;以朕肌肥,不便鞍馬。城陷之后,馳突必難。顧卿平昔以疾聞,且有將略可稱。萬一得免,使祚胤不絕,此朕之志也”。)完顏承麟無路可選,只能答應金哀宗完顏守緒。
當日,金國便舉行了傳位大典。剛開始不久,戰報便傳來了不好的消息:宋蒙聯軍已經打入城中。聽罷,金哀宗見勢不妙,便匆匆忙忙逃往幽蘭軒。剛即位的金末帝完顏承麟急忙領兵迎戰宋蒙聯軍。憑金軍實力,難與宋蒙聯軍抗衡。金軍難以抵擋,便退守子城。已退位的金哀宗完顏守緒逃到幽蘭軒不久,便上吊自殺。金末帝完顏承麟聽聞先帝去世的消息后,痛不欲生,率領文武百官到哀宗的遺體前一起痛哭流涕。為了表示懷念,金末帝完顏承麟追哀宗完顏守緒謚號為“哀”。完顏守緒的謚號“哀”就是這樣來的。
追悼會開完后,宋蒙聯軍已經達到了子城城下。金軍誓死抵抗,但很快就被聯軍打敗。在戰斗中,剛剛登基的金末帝完顏承麟不幸死于亂軍之中。完顏承麟的家人和金國剩余的士兵追封他為金昭宗。大家一起抬著金末帝完顏承麟的靈柩日夜兼程的往涇川趕。到達涇川后,大家將這位僅當了半天皇帝的金末帝完顏承麟葬在了今太平三星村嶺背後的簸箕灣。后來,金末帝完顏承麟的后人將先祖的身體遷回完顏村,埋葬在芮王墓的后面。
金國末代皇帝的悲慘命運
金國自太祖建國到此已有120年。金國最后亡于宋蒙聯軍的手中。宋蒙聯軍為了防止完顏氏的報復,便盡可能將所知道的完顏氏人全部殺死。最后,大部分完顏氏人被殺死,只有少部分得以僥幸存活了下來。這少部分人隱姓埋名,借其他姓氏繁衍后代。
完顏承麟就這樣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剛開始,他是一個好臣子,熱愛祖國,忠于皇帝;即位后,他是一個好皇帝,勇往直前,不怕犧牲。這一前一后成就了完顏承麟!他是亡國之君,卻是被迫繼位。他不熱衷于名利,一心只想忠君報國。他成為亡國之君,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迫不得已。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同情完顏承麟——這個僅當了半天皇帝的皇帝。
拓展:西漢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劉賀
劉賀,是西漢的第八任皇帝,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史稱昌邑王。
據說,在他在位的27天內,干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真是匪夷所思。
漢武帝萬萬沒想到,老謀深算,最終反算了卿卿性命,他立子殺母,血腥的對待了他的寵妃,他逼死了衛子夫和太子劉據,他這么費盡思慮,最后江山兜兜轉轉,仍然落在衛子夫的后人頭上。
他任命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為輔政大臣、一手推上皇位的娃娃劉弗陵,其實是個短命鬼,21歲就去世了,沒留下半個后代,后宮年僅15歲的上官皇后傻傻地看著年輕的老公撒手離去,不知道這個小女孩此時有沒有生育能力?
在衛子夫的后人劉病已即位之前,有個倒霉的皇帝干了27天活,然后被轟下臺了。
就在昌邑王即位的第27天,霍光把文武百官召集到未央宮,跟他們商量廢除昌邑王的事。
一場精彩的政治紛爭開始了——
霍光開門見山地問道:“昌邑王昏庸無道,恐怕要危害社稷,大家說應該怎么辦呢?”
群臣嚇尿了。霍光氣場太足,張口就稱昌邑王,而不是皇帝,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朝廷一片鴉雀無聲,此時說話成了一門生存藝術。說的不好,咔嚓一下,頭和脖子分家。
上官皇后
田延年看到這種情況,站出來說話了。他手按著劍柄說:“先帝把天下托付給大,是因為大忠厚賢明,能夠安定劉家的天下。要是漢朝的宗廟從昌邑王手里絕祀,大死后還有臉到地下就見先帝嗎?”
很多腦子慢的大臣還沒反應過來,這種說話藝術,腦子快的人才能瞬息跟得上節奏。
夸人夸的跟罵人一樣,篡位篡的跟替天行道一樣,這就是古代最會說話的人干的事。
怪不得人說“與人斗豈可無窮”。那霍光現在就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貞節牌坊,他問群臣意見,想要的不是群臣簡單的一個“同意”,而是更加冠名堂皇、讓他心里沒愧疚感的說辭。
田延年的一番話,讓群臣醍醐灌頂,心底的愧疚感一掃而空。對啊,他們是替天行道呢,這也是已經死了的“先帝”的“遺詔”。
隨后,霍光去太后宮進行了慷慨陳詞,一番演說后,把太后帶到朝廷。
貪玩和過度樂觀的劉賀,像往常一樣,帶著他做昌邑王時的原班人馬,從宮門進來“上班”了。
手持太后詔令的太監,看劉賀一進宮門,就把門關起來,把一起“上班”的原班人馬以及他的家屬都關在門外。
劉賀差點嚇尿了,以為要殺他,強自鎮定地說:“慢慢吩咐就是了,何必如此嚇人?”
霍光命人把他的“朝臣”都驅逐到金馬門外,把他們都關進監獄。
劉賀聽了,問:“群臣都犯了什么罪?我犯了什么錯?”
霍光懶得回答他,可能嫌他智商太低。
皇太后下詔廢黜劉賀,劉賀還不死心,說:“我聽說‘天子只要有七位耿直敢言的大臣在身邊,即使荒淫無道,也不會失去天下!”霍光說:“你已經被廢黜,豈能再自稱為天子!”
霍光親自把劉賀送回昌邑,對他說:“大王自絕于天下,臣也沒辦法,臣寧可對不起大王,也不能對不起國家!請大王多多保重!”說完就走了,還好沒殺他。
其實劉賀并非不聰明,他只是太樂觀了,當初聽說要他做皇帝,別人都會快快啟程,他卻延誤了一天,一走就像“急行軍”,3個小時竟狂奔135里地,不少侍從的馬都被累死在半路上。
如此沒時間觀念的人,怎會有責任心?當皇帝,有時間觀念是最起碼的。
沿途那么匆忙,他還派人去買“長鳴雞”,一路玩著走。他還吩咐家奴搶了一些鄉下美女,藏在裝衣服的車里,供他玩樂。沿途中,老百姓沒有不咒罵他的。
劉賀一行人到了霸上,當皇宮的禮儀官獻上只有皇帝才有資格享用的乘輿時,竟然高興的手舞足蹈。
到了未央宮,為了順利通過面試,他放聲嚎啕大哭。“下車,放闕四面伏哭,盡哀止。”哭得太逼真了,霍光都被打動了,霍光都被他騙了。
霍光帶他見了上官皇后,上官皇后下詔書立他為太子。可憐的大漢王朝,在漢武帝死后皇帝的更迭上,竟然鬧出這么多笑話。
15歲的上官皇后,有了這么一個大兒子。
大兒子一點也不讓人省心,剛當皇帝就原形畢露,把市井打鼓的、逗狗的,耍把戲的都請到宮里來,跑到宮外去買雞、買豬,回來宰殺了大吃大喝。還時不時跑到漢昭帝的后宮去奸污宮女。
霍光解決了他,是不是有點替天行道的感覺?其實,真實的原因不在于此,如果他好控制,對霍光而言未嘗不是好事。至少,霍光給他的時間應該不僅僅是短短的27天。
霍光是西漢著名將領霍去病的弟弟,上官皇后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漢武帝臨死前,將劉弗陵托付給霍光,所以霍光的意見對朝廷舉足輕重。
哪里是舉足輕重,分明是一言九鼎。
劉賀干的最礙眼的一件事是什么呢?他隨身攜帶了200多名隨從。他們都不是普通的隨從,而是有官職的官員。
你帶著原班人馬來什么意思?現有的人馬怎么辦?我們更換皇帝的目的,是為了保住我們的官職和利益,如果不是這樣,我們還要你干什么呢?
尤其是,他竟然也不把霍光放在眼里,每天把原班人馬往朝廷一帶,霍光什么的就往一邊涼快去吧!
他身邊的正直之士,比如龔遂提醒過他,說你必須把身邊的人驅逐走,我可以先走,不然對你沒好處。他不聽。劉賀一直是怎么爽怎么來,不爽的話根本不放在心上。
龔遂也沒想到,劉賀完蛋的這么快。不過幸好,霍光也不是殘暴的人,他殺了200多個臣僚,卻留下正直之士王吉、龔遂等。
劉賀被趕走后,霍光一人把持大局。“及昌邑王廢,光權益重。”
劉賀后被廢為庶人,下場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