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國土最大的朝代
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帝國。也是首個征服全中國外來王朝。定都大都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元朝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說1271年建立,定國號為元),又稱大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取《易經》中 “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統一全國。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范圍內。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滅亡。北遷的元政權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國號,與明朝對峙,史稱“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起歷經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國號起,歷十一帝98 年。
蒙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一直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大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時,蒙古族出現了一位杰出的領袖--鐵木真。它作為部落首領,于公元 1206年被各部推為大汗,稱為成吉思汗。在鐵木真的領導下,蒙古族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中國北方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它于公元1227年消滅西夏、 1234年消滅金朝,為統一全中國作好了準備。此時,成吉思汗已死,窩闊臺、蒙哥、忽必烈先后繼任大汗。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從此,北京才逐漸成為中國此后近七百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發兵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統一了中國全境。
元世祖忽必烈在統一中國之后,并沒有停止對外的軍事行動。此后,元朝曾兩征日本、兩征安南(今越南北部)、兩征緬甸,先后使高麗、緬甸、臺城、安南等地成為元的屬國。在國內,為了統治漢族人民,元朝統治者將國民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漢人、南方漢人。在這種制度下,漢人的地位極底。成為了蒙古人與色目人驅使的對象。故而,在元朝統治初年,曾發生過多次漢族與南方各少數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義,但都未能成功。
因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為主,生產力較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自忽必烈以來,歷代元朝統治者都以農業生產代替了畜牧生產,所以元朝的農業有了極大的發展。由于元朝的疆域擴展到了西亞地區,使得歐洲與中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經濟的起步帶動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在元朝年間,中國南方的棉花種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紡織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出現了以黃道婆為首的一批手工業者,使當時的棉紡織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此外,因漕運、海運的暢通及紙幣的流行,商業在元朝也極度繁榮起來,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元世祖年間,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曾到過中國,在它撰寫的《馬可·波羅游記》中詳細的記載了當時元朝大都的繁榮景象。
物質的豐富使元朝的統治者生活逐漸奢華起來,同時也使蒙古統治者內部爭權奪勢的斗爭更加激化。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后歷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文宗、明宗、寧宗至元順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見當時元朝內部的斗爭之激烈。元朝后期,各皇帝都過起豪華的生活,為了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尤其是漢族人民被壓迫尤為嚴重。于是漢族人民以各種形式起來反抗元朝暴虐的統治,早在泰定二年(1352年)河南趙丑廝、郭菩薩的起義就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而后,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席卷了整個中國,在起義軍中,出現了一批優秀將領,其中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所領導的部隊實力最為強大。從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間,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并在六、七年的時間里先后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部,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他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協助下,于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明王朝。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王朝,他存在了九十七年,先后歷十一帝(自世祖忽必烈始),是我國歷史上較強大的王朝之一。但由于元朝對漢族人民的歧視,使其過早滅亡,成為將來的清朝統治者的前車之鑒。此外,元朝的統治,為我國畫訂了以后的大致范圍,自元末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國的疆土在此基礎上一直未發生太大變化,而蒙古族在此之后也成為了中華大家庭的一部分。
元朝簡介
1206年(金泰和六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奉鐵木真為大汗,尊號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大蒙古國)建立。蒙古汗國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后分裂為大汗之國(后來的元朝)和四大汗國(欽察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四大汗國名義上服從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宗主權,實際上各自為政。 1271年(元朝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
1218年蒙古滅西遼,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國,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滅大理,1276年滅南宋,元軍攻宋假想圖元朝最終統一中國。
成吉思汗時,蒙古沒有固定的首都。1235年,窩闊臺建都哈爾和林(今蒙古國境內)。1263年,忽必烈定都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東)。1272年定都燕京,稱為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統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轉移。
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今天的新疆、西藏、外蒙古、云南、東北、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范圍內,還包括西伯利亞大部分(一說東邊到白令海)、錫金、不丹、克什米爾東半部、緬甸北部、泰國北部、老撾、朝鮮東北部。領土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公里(一說2200萬平方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軍攻占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滅亡。北遷的元政權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國號,與明朝并列,史稱“北元”。
元朝大一統的意義
元朝統一全國形勢圖元朝的大統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
①它結束了唐末以來(五代十國宋遼金夏)國內分裂割據和幾個政權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國家長期統一的政治局面;②它促進了國內各族人民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邊疆地區的開發,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③它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④元朝的統一,還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發展;⑤從蒙古族的歷史發展角度看,統一的過程就是蒙古族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過程。
元朝的大統一,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①漢民遷居到大量邊疆地區,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開發了邊疆經濟。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雜居,加強了民族融合。②遼朝、西夏、金朝時期入居黃河流域的契丹族、黨項族、女真族,與漢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視為“漢人”。③唐朝以來不少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國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時更有大量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他們與漢、蒙、畏兀兒等民族長期雜居、通婚,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④元朝時,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加強了對硫球(臺灣)的管轄。
元朝的疆域
從疆域的廣闊度來說,連后來第二大的清朝也不能和元朝相提并論。《元史·地理志》言元朝的疆域是:“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面積相當于今天中國疆土的兩倍。全國劃分為中書省和十個行中書省,以及宣政院管轄的西藏地區。
魏源《元史新編》說:“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過于漢唐。”虞集在《廬陵劉桂隱存稿序》中評價當代文人說:“國朝廣大,曠古未有。起而乘其雄渾之氣以為文者,則有姚文公其人。”貫云石在散曲《雙調·新水令·皇都元日》中歌頌:“江山富,天下總欣伏。忠孝寬仁,雄文壯武。功業振乾坤,……賽唐虞,大元至大古今無。”
元朝的經濟文化
蒙古汗國作為一個蒙古族建立的政權,在經過對歐亞非廣大地區的征服后,在文化思想領域也主動或被動地吸收集合了多種文明長處,因此,到了整個元朝統治時期充滿了“漢法”與“色目法”的主導地位之爭。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不僅在中華文化史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在諸多領域出現了新的飛躍,推進了中國多元一體文化的發展進程,開創了中國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對中華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元朝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空前繁榮,使不同地區、國家和地區間的經濟文化雙向交流加速。中國的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傳入阿拉伯和歐洲,推進了這些地區的文明進程。阿拉伯的醫學、天文學、農業技術,歐洲的數學、金屬工藝,南亞的雕塑藝術等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和發展。
拓展:世界史上最成功的12大王朝
1、古埃及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70—1304年)
延續時間267年,杰出帝王:雅赫摩斯、圖特摩斯三世
在古埃及的31個王朝中,第十八王朝是延續時間最長,版圖最大,國力最鼎盛的一個朝代。它使埃及從喜克索斯人入侵中的四分五裂中崛起,不但恢復了統一,而且開始了大規模的向外擴展運動,它的勢力范圍,南達埃塞俄比亞,北到巴勒斯坦、敘利亞,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帝國,第一次將西亞北非諸文明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個王朝,還發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宗教改革,還誕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位女帝王。
2、波斯帝國 阿黑門尼德王朝(公元前550—330年)
延續時間221年,杰出帝王:居魯士、大流士、薛西斯
一個伊朗高原上的部落聯盟奇跡般崛起,以迅雷不濟掩耳之勢席卷了文明地帶的近一半人口,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作為世界性大帝國中的“第一個”,它的政治制度都是在沒有借鑒的情況下創設的,卻又如此成功。從行省制度,到軍區制度,到發達的全國交通網絡,到統一的度量衡,還有“大一統、小自治”的統治精神,都深刻地影響了以后的大帝國。
3、印度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187年)
延續時間138年,杰出帝王:月護王、阿育王
這個在亞歷山大大帝侵略軍撤退之后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印度本土王朝,它的版圖一直到16世紀莫臥兒王朝之前都未被超越。這個王朝不但奠定了印度大體上的疆域,而且很好地弘揚了印度古典文化,如果沒有阿育王,佛教也許只是流傳于印度民間的一個宗教團體。
4、中國 漢王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延續時間422年,杰出帝王:漢高祖、漢武帝、漢光武帝
第一個長期統治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奠定了中國文化多方面的特性。它的國號“漢”成為中國主體民族的稱號,從東西南北各個方向拓展了中國版圖,打敗了兇悍的游牧民族匈奴,開辟了通往西亞的絲綢之路東段。確立了儒學在中國思想文化的至尊地位,制定了“三綱五常”等儒家規范。在這個王朝,還出現了大大推進世界文明發展的造紙術。
5、羅馬帝國 安敦尼王朝(公元96—192年)
延續時間97年,杰出帝王:圖拉真、哈德良、馬可·奧勒留
在羅馬帝國鋪天蓋地的暴君中,這個王朝的眾多賢君仁君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既有將帝國的領土擴張到那個時代極限的圖拉真,又有建立起了秩序井然的內治的哈德良,還有將文化事業提升到新的高度的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盡管歷時不長,但留下的遺產很多,它還向世人展示了,“養子繼承制度”是比世襲制更好的制度。
6、中國 唐王朝(公元618—907年)
延續時間290年,杰出帝王:唐太宗、唐玄宗
其前期被譽為中國封建史上的全盛時代,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是中國歷史永遠的豐碑,以開放包容的氣度而聞名,萬國衣冠集于長安,而唐詩的繁榮達到了一個文學史上難以企及的高峰。
7、阿拉伯帝國 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6年)
延續時間507年,杰出帝王:曼蘇爾、哈倫·拉西德、馬蒙
全盛時勢力范圍達到東歐、北非、中亞甚至更遠,將兩河流域、波斯、埃及、敘利亞、印度等各個迥然有異的發達文明揉合成全新的阿拉伯文明,霸住世界商路的中樞,商人和學者的腳步達于亞非歐三大洲各地。以馬蒙為代表的前期諸哈里發,對學術文化的追求達到狂熱的地步,派遣使者到世界各地搜求知識和典籍,湮沒已久的古希臘經典因而得以復活。蜚聲世界的“智慧館”實際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學。
8、拜占庭帝國 馬其頓王朝(公元867—1059年)
延續時間193年,杰出帝王:巴西爾一世、君士坦丁七世、巴西爾二世
這個王朝屹立在千年不倒翁拜占廷帝國的中央,由一個來自馬其頓山區的農民神話般地建立起來,并將拜占廷帝國務實、尚武、狡詐的特性發揮到極致,重組了中世紀世界政治格局,使***文明的火種在諸蠻族的圍攻下仍然生生不熄,在它的影響下,東歐各蠻族逐漸走上了文明化并建國的道路。既有巴西爾二世又有君士坦丁七世的馬其頓王朝,不但是軍事政治上的黃金時代,更是學術文化上的盛世。
9、英國 金雀花王朝(公元1154-1399年)
延續時間246年,杰出帝王:亨利二世、獅心王理查一世、長腿愛德華一世
這個王朝不但有獅心王、長腿愛德華等一系列戰神國王,還有“法律之父”亨利二世。更重要的是,從1215年的《自由大憲章》,到1258年的《牛津條例》,到1295年的“模范議會”,還有12—13世紀的一系列具有近代精神的立法,英國已經不可逆轉地走上了千年民主憲政之路。
10、土耳其帝國 奧斯曼王朝(1299—1922年)
延續時間624年,杰出帝王:奧斯曼、穆罕默德二世、蘇萊曼大帝
從一個邊陲小領地起步,經過十代人的不斷開拓,到16世紀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扼住世界咽喉的大帝國。國力持續200多年的上升為史所罕見,刺刀數次插向***歐洲的心臟,西方冒險家也要為它繞道而行。雖然最后二百年飽受欺凌,但仍以600多年的國柞成為世界心臟地帶歷時最長的王朝。
11、德國 霍亨索倫王朝(1415—1918年,1871年起統治全德國)
延續時間504年,杰出帝王:腓特烈大帝、(德皇)威廉一世
霍亨索倫家族,這個歐洲歷史上最幸運的世系,帶著普魯士從一塊貧瘠的沙丘平原上悄悄地崛起,沿著腓特烈·威廉大選侯、腓特烈大帝、威廉一世一代又一代的辛勤足跡,實現了從大選侯到普魯士國王到德意志皇帝的三級跳。普魯士精神成為一個令歐洲人畏懼而欽佩的名詞,盡管它使整個國家變成枯燥的軍營,但畢竟在它的感召下,德國統一的千年夢想終于成為現實。
12、俄羅斯 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8年)
延續時間306年,杰出帝王: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亞歷山大一世
這個王朝將沙俄“貪婪的北極熊”的野性發揮到了極致,幾乎從所有鄰國身上吞下肥肉,攢下了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江山,從彼得大帝時,大步流星追趕世界文明的潮流。直到它覆滅時為止,留下的仍然是世界一流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