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之戰逃跑的國君是誰
公元前579年,楚國與晉國發生鄢陵之戰,此次戰役也是兩國最后一次主力軍隊的會戰。鄢陵之戰對楚國、晉國而言可謂“兩敗俱傷”,雙方逐漸走向衰弱與滅亡。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鄢陵之戰逃跑的國君是誰,歡迎大家閱讀。
鄢陵之戰簡介
鄢陵之戰是春秋戰國經典戰役之一,是公元前575年晉國和楚國為爭奪中原霸權而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縣)發生的戰爭,故以此地命名。在戰爭中,晉軍善察戰機,巧妙指揮,擊敗同自己長期爭霸中原的楚國,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區的優勢地位。公元前575年(周簡王十一年)農歷六月三十日,晉軍勝利進占楚軍營地,食用楚軍留下的糧食,在那里休整三天后凱旋回師。鄢陵之戰,至此以晉軍的勝利而結束。這場戰爭后,晉、楚兩國都逐漸失去以武力爭霸中原的強大勢頭,中原戰場開始沉寂下來。鄢陵之戰標志著楚國對中原的爭奪走向頹勢。晉國雖然借此戰重整霸業(晉悼公復霸),但其對中原諸侯的控制力逐漸減弱。
鄢陵之戰中逃跑的國君是誰
楚共王召來養由基,給他兩支箭,令其射魏锜。養由基一箭射中了魏锜的頸項,魏锜伏在弓套上死去,養由基攜另一支箭向楚共王復命。戰斗從晨至暮,楚軍略受挫,公子筏被俘,但雙方勝負未定。
晉國的苗賁皇也通告全軍作好準備,次日再戰,并故意放松對楚國戰俘的看守,讓他們逃回楚營,報告晉軍備戰情況。楚共王得知晉軍已有準備后,立即召見子反討論對策,子反當晚醉酒,不能應召入見。楚共王無奈,引領軍隊趁著夜色撤退。楚軍退到瑕地時,子反為令尹子重所逼,畏罪自殺。
鄢陵之戰后不久,晉國在宋國的沙隨重會諸侯,謀劃討伐鄭國,隨后晉國、齊國、宋國、魯國、邾國等國軍隊討伐鄭國,繼而討伐陳國、蔡國。鄭國子罕出兵夜襲,宋國、齊國、衛國三國軍隊被擊敗。公元前574年(周簡王十二年),鄭國子駟主動出擊,進攻晉國的虛、滑(今河南省偃師市),衛國出兵援救晉國。同年夏,楚國派遣公子成、公子寅領兵去鄭國,幫助鄭國抗擊晉國。不久,晉厲公會同周、齊、宋、魯、衛、曹、邾等國軍隊進攻鄭國,楚國子重率軍救鄭國,晉國聯軍主動撤退。同年冬,晉國又會同上述各國軍隊討伐鄭國、圍攻鄭國,楚國公子申率軍救鄭,各國軍隊又畏懼楚國的強大而撤退。
看了“鄢陵之戰逃跑的國君是誰”還想看:
1.鄢陵之戰楚國戰敗的原因有什么
2.鄢陵之戰的簡介
3.春秋時期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