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名言有哪些
司馬遷是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記》中也有許多振聾發聵的言語,被后人奉為圭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司馬遷名言有哪些,望大家喜歡。
司馬遷名言有哪些
最著名的就應該是出自《報任安書》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用這樣一句話,解釋了他內心甘愿為自己的理想抱負飽受屈辱的決心和毅力,但是使這句話出名的還是毛澤東主席,這句話曾被毛澤東主席引用到《為人民服務》中,高度臧洋了張思德為人民犧牲的奉獻精神。因此,這句話也為廣大人民所熟知。
“魚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一句體現了司馬遷的思想追求,為道而生,為道而死,這是司馬遷人生的真諦,也是后世萬千人的人生的信條和準則。當然司馬遷也說過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話,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馬遷在李列傳中所用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做人要真誠、誠實,這樣就能夠感動別人收獲回報。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以食為天”也是司馬遷所說的話,能有這樣的覺悟,司馬遷在今天也應該是個吃貨吧。
另外我們常用的成語“兔死狗烹”也出自司馬遷的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也揭露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形容有的人過河拆橋不懂回報。“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也都是出自司馬遷的名言。
形容司馬遷的成語有哪些
司馬遷作為中國歷史的偉人,斷不敢隨意評價,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形容。我搜索一下形容司馬遷的成語,大多關乎堅忍不拔身殘志堅之類。這樣形容當然貼切,但是總覺得形容司馬遷的成語不能只拘泥其精神和身體上。形容司馬遷的成語我認為在其成就上仍可加以描述,比如鴻篇巨制、恢弘巨著、震古爍今、名垂青史等更加在側面反映一個人的偉大。
司馬遷的編寫《史記》過程中可謂歷經艱辛,十二歲就開始遍訪全國各地,收錄詳實的材料歷史資料。在身受宮刑之后忍受著肉體和靈魂的雙重折磨,仍然堅持完成《史記》的編撰,這份精神不得不讓人嘆服。原本恢弘巨著這類成語是形容《史記》的成語,但我覺得作為形容司馬遷的成語會更為恰當。
司馬遷歷時十三年,寫下一百二十篇共計五十二萬余字,前后收錄了跨度三千余年的歷史,能夠完成如此宏偉的工作,司馬遷名垂千古不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身體遭受折磨之后仍能堅持編撰,這不是堅強形容的那么簡單,更應該是堅忍,堅強隱忍。不管形容司馬遷的成語有多么多多么貼切,就算所有的成語在司馬遷以及司馬遷的史記面前都是蒼白無力。司馬遷的《史記》是無韻之離騷,悠悠唱響了華夏的千古文明。在五千年的歷史潮流中,司馬遷是前三千年的掌舵人,在書本上書寫著華麗的詩篇。
司馬遷的選擇是對的還是錯的
電影《水果硬糖》中的男主角在最后關頭,在自己的惡名被眾人所知和死亡之間選擇了死亡,雖然他最后并沒有死,但是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有的時候人很容易就會選擇死亡。
有的人為了民族大義而死,有的人為了心愛的人而死,有的人為了理想和抱負而死,有的人選擇為財而死,有的人選擇為利而亡,每個人每天都在做無數的選擇,甚至是生死的選擇。司馬遷也是,在他人生最難熬,艱苦的時候,他也做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選擇。
因為李陵案的緣故,其實司馬遷當時完全可以選擇就死,但是他沒有,他選擇了一條艱難萬險的路。然后他活的落魄又勇敢,堅強又心酸。司馬遷沒有選擇在漢武帝的盛怒之下就死,而是選擇了以宮刑代替死刑。宮刑可以說是古代最惡毒的刑罰了,因為這不但會讓受刑的人承受身體上巨大的傷痛,而且還會讓受刑人的心靈蒙受巨大的創傷,這種創傷不但來自外人的閑言碎語,還有來自自己內心的屈辱和不甘。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最下腐刑極矣!”的時候,不敢想象他心中是何等的痛苦和屈辱。但是司馬遷還是義無反顧的堅持自己選的這條千難萬險的路。司馬遷的選擇可歌可泣,也正是因為司馬遷做了這個常人無法做的選擇,后人才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可讀。
看了“司馬遷名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