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1940年),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接下來給大家介紹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后,當殘忍的鬼子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確山縣(今駐馬店市驛城區)李灣村窮苦農民家庭。在東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化名張貫一、乃超。1932年赴南滿領導抗日武裝斗爭時,改名楊靖宇。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后,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任中共哈爾濱書記、兼滿洲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后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范”。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于蒙江一帶,最后只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楊靖宇的的事跡被編寫入小學課本中和電影。
延伸閱讀:
楊靖宇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指揮抗聯在白山黑水間縱橫馳騁,而且還是位出色的文學家。曾創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東北抗聯當年戰斗在日本侵華主力——關東軍所盤踞的中心地帶,斗爭環境異常艱險,所以楊靖宇不可能有大段時間來安心創作大部頭作品,他的文學創作多是鼓士氣、壯軍威的軍歌。其中,以《西征勝利歌》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兩首最為有名。
歌詞分五段:首段開宗明義“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地沖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我們勝利的鐵證。”
第二段則言明抗聯軍紀,指出只有鐵的紀律,才能鍛造出“無敵的鐵軍”。“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官長和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鋼鐵般的軍紀風紀都要服從,鍛煉成無敵的鐵軍。”
第三段針對中朝兩國的相似國情,號召中朝兩國人民各階層的抗日民眾團結抗日。“一切的抗日民眾快奮起,中朝人民共同團結緊,奪回失去的山河國土,結束牛馬亡國奴的生活。”
第四段突出歌曲的主題即抗聯的奮斗目標: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推翻“滿洲國”。“英勇的同志們前進吧!……進行這民族革命正義的戰爭,完成那民族解放的運動。”
第五段是鼓舞士氣的號召,“高懸在我們的天空中,普照著勝利的軍旗的紅光,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歌詞寫好后由軍部秘書長韓仁和譜了曲,從此,這首軍歌便在抗聯隊伍中傳唱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