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家是什么流派
雜家本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一家,其內容很多與方術有關。因為道家對諸子百家兼收并蓄,所以呈現出了一種斑駁蕪雜的特點,所以在歷史上經常被人當成雜家,但事實上,黃老道家對諸子百家思想,無一不是以道家思想為主干的。
雜家
嚴格說來,「雜家」并不是一門有意識、有傳承的學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為「雜家」的流派。自從《漢書.藝文志》第一次把「呂氏春秋」歸入「雜家」之后,這個學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各家都有自己的對策與治國主張。為了打敗其他流派,各學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學說,或以攻詰對方,或以補自己學說的缺陷。然而,任何一個流派也都有其特色與長處,而「雜家」便是充分的利用這個特點,博采眾議,成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卻又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
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呂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人,戰國后期著名政治家,擔任秦相國十三年,為秦最后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呂不韋長期賣貴,積累大量家產。但他不滿足于大商人的地位,一直在尋找機會,投身政界。
有一年,他到趙國都城邯鄲去作生意,結識了秦國公子異人。當時異人為人質於趙,處境也不太好,呂不韋則以為「奇貨可居」,先是以金錢和美女予之,博得異人的歡心。接著,游說華陽夫人之姊,以賄賂買通秦孝文王之后華陽夫人,立以為太子。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后,公子異人得以回國即位,是謂秦莊襄王,封呂不韋為國相,號曰文信侯,食藍田十二縣。秦莊襄王死,秦王趙政即位,呂不韋被尊為「仲父」,代秦王攝政。
趙政親政后,呂不韋被免職。先居河南,后徙蜀郡。秦王政十二年在往蜀郡的途中自殺。著名的《呂氏春秋》就是他組織門客編寫的。
雜家代表人物:劉安
劉安(公元前179--前122年),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旅途中絕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十六歲。他才思敏捷,好讀書,善文辭,樂于鼓琴。他是西漢知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體》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體編寫了《鴻烈》(后稱該書為《淮南鴻烈》或《淮南子》)一書,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他將雞蛋去汁,以艾燃燒取熱氣,使蛋殼浮升。劉安是我國豆腐的創始人。
雜家代表人物:尸佼
尸佼(約前390-前330年)。魏國曲沃(今山西省曲沃縣)人。亦有魯人、楚人之說。秦相衛鞅客。秦相衛鞅從前360年到秦,執政選20年,尸佼為其“謀事畫計,立法理民”,提供重要決策意見,為秦國富強,統一六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第三個時期在蜀。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秦惠公處死商鞅,尸佼懼恐株連,便離開政界,逃往了蜀地,在那里生活了近10年,便去世了。尸佼之學在古代頗受重視,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劉向說“《尸子》,晉書”,這是有道理的,得到歷代學者的承認。說明尸佼其學具有先秦戰國時期三晉思想的基本內容和特征,他的《尸子》一書,含有他對秦國社會改革的總結,實質上是對魏國思想的總結,集中體現了三晉思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