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飛船的歷史資料
宇宙飛船是一種運送航天員、貨物到達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證航天員在太空短期生活并進行一定的工作。它的運行時間一般是幾天到半個月,一般乘2到3名航天員。下面是小編帶給大家的宇宙飛船的歷史資料。
歷史資料介紹
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是前蘇聯(lián)的"東方"1號宇宙飛船,于1961年4月12日發(fā)射。它由兩個艙組成,上面的是密封載人艙,又稱航天員座艙。這是一個直徑為2.3米的 球體。艙內(nèi)設有能保障航天員生活的水、供氣的生命保障系統(tǒng),以及控制飛船姿態(tài)的姿態(tài)控制系統(tǒng)、測量 飛船飛行軌道的信標系統(tǒng)、著陸用的 降落傘回收系統(tǒng)和應急救生用的彈射座椅系統(tǒng)。另一個艙是設備艙,它長3.1米,直徑為2.58米。設備艙內(nèi)有使載人艙脫離飛行軌道而返回地面的制動火箭系統(tǒng),供應電能的電池、儲氣的氣瓶、噴嘴等系統(tǒng)。“東方”1號宇宙飛船總質(zhì)量約為4700千克。它和 運載火箭都是一次性的,只能執(zhí)行一次任務。
1966年3月17日," 雙子星座"8號的宇航員進行了首次太空對接。之后不久,由于飛船損傷系統(tǒng)突然失靈,宇航員們不得不進行緊急著陸處理。宇航員尼爾-A- 阿姆斯特朗和戴維-R-斯考特在計劃為期3天的飛行使命中的第5圈飛行時,操縱其雙子星座封艙與阿根納號宇宙飛船對接成功。半小時后,雙子星號 密封艙開始旋轉(zhuǎn)并失去控制。接著,宇宙飛船上12只小型助推火箭中的一只原因不明地起火。宇航員隨即將其飛行器與阿根納號分離,并成功地在太平洋上降落。質(zhì)量約為4700千克。
前蘇聯(lián)宇宙飛船
1、東方號宇宙飛船
東方1號宇宙飛船,它由乘員艙和 設備艙及末級火箭組成,總重6.17噸,長7.35米。 乘員艙呈球形,直徑2.3米,重2.4噸,外側(cè)覆蓋有耐高溫材料,能承受再入大氣層時因摩擦產(chǎn)生的攝氏5000℃左右的高溫。乘員艙只能載一人,有三個艙口,一個是宇航員出入艙口,另一個是與設備艙連接的艙口,再一個是返回時乘降落傘的艙口,宇航員可通過舷窗觀察或拍攝艙外情景。宇航員的座椅裝有彈射裝置,在發(fā)生意外事故時可緊急彈出脫險。同時在飛船下降到距離地面7000米的地方,宇航員連同座椅一起彈出艙外,并張開 降落傘下降,在達到4000米高度時,宇航員與座椅分離,只身乘降落傘返回地面。設備艙為頂錐圓筒形,長2.25米,重2.27噸,在飛船返回大氣層之前,與乘員分離,棄留太空成為無用之物。東方1號宇宙飛船打開了人類通往太空的道路。
2、上升號宇宙飛船
上升號宇宙飛船重5.32噸,球形乘員艙直徑與東方號飛船大體相同,改進之處是提高了艙體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宇航員在座艙內(nèi)可以不穿宇航服,返回時不再采用彈射方式,而是隨乘員艙一起軟著陸。上升 1號載三名宇航員,在太空飛行 24小時17分鐘;上升2號載兩名宇航員,在太空飛行26小時2分鐘。
3、聯(lián)盟號宇宙飛船
聯(lián)盟號飛船由軌道艙、指令艙和設備艙三部分組成,總重量約6.5噸,全長約7米,宇航員在軌道艙中工作和生活;設備艙呈圓柱形,長2.3米,直徑2.3米,重約2.6 噸,裝有遙測、通信、能源、溫控等設備;指令艙呈鐘形,底部直徑3米,長約2.3米,重約2.8噸。飛船在返回大氣層之前,將軌道艙和設備艙拋掉,指令艙裝載著宇航員返回地面。從聯(lián)盟10號飛船開始,前蘇聯(lián)的宇宙飛船轉(zhuǎn)到與空間站對接載人飛行,把載人航天活動推向了更高的階段。
4、聯(lián)盟號載人飛船和進步號貨運飛船
前蘇聯(lián)的空間站上天以來,一直與聯(lián)盟號系列載人飛船和進步號系列貨運飛船一起,共同組成軌道聯(lián)合體執(zhí)行載入航天飛行任務。
聯(lián)盟號系列載人飛船已更換三代,作為空間站的載人工具。從聯(lián)盟10號開始,到1993年底共有 30艘聯(lián)盟號,14艘聯(lián)盟T號,17艘聯(lián)盟TM號飛船載人到空間站上開展太空科學考察活動。第一代聯(lián)盟號,主要用于試驗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的交會,對接和機動飛行,為載人到空間站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第二代聯(lián)盟T號,改進了座艙設施,提高了生命保障系統(tǒng)的可靠性和生活環(huán)境的舒適性;第三代聯(lián)盟TM號,又改進了會合,對接,通信,緊急救援和降落傘系統(tǒng),增加了有效載荷。經(jīng)過改進的聯(lián)盟TM號飛船總重7噸,長約7米,翼展10.6米,載3名宇航員和250千克貨物最大改進是對接系統(tǒng),可以在任何姿態(tài)下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無需空間站做機動飛行和調(diào)整姿態(tài)。
“進步號”系列貨運飛船執(zhí)行向空間站定期補給食品、貨物、燃料和儀器設備等任務。到1993年底,已發(fā)展兩代,共發(fā)射進步號42艘,進步M號20艘。它與空間站對接完成裝卸任務后即自行進入大氣層燒毀。這種飛船由儀器艙,燃料艙和貨艙組成,貨艙容積 6.6立方米,可運送1.3噸貨物,燃料艙帶1噸燃料。它可自行飛行4天,與空間站對接飛行可達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