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林肯簡介
亞伯拉罕·林肯,美國政治家、思想家,黑人奴隸制的廢除者。第16任美國總統,其任總統期間,美國爆發內戰,史稱南北戰爭,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下面是美國總統林肯簡介。
1809年(己巳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貧苦的家庭。林肯的父親曾是一個鞋匠,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小時候,他幫助家里搬柴、提水、干農活等等。 父母是英國移民的后裔,他們以種田和打獵為生。1816年,林肯全家遷至印第安納州的西南部,開荒種地為生。9歲的時候,林肯年僅36歲的母親不幸去世了,這也因此培養了他獨立思考與處事的能力,長大后193cm的身高,卻總是給人以最沉穩憂郁的印象。
亞伯拉罕·林肯(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國政治家、思想家,黑人奴隸制的廢除者。第16任美國總統,其任總統期間,美國爆發內戰,史稱南北戰爭,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他廢除了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度,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林肯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內戰結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個遭遇刺殺的美國總統,也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曾位列最偉大總統排名第一位。
也是美國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其他2位為喬治·華盛頓、富蘭克林·羅斯福)。 最新版5美元紙幣正面是亞伯拉罕·林肯的照片。2006年,亞伯拉罕·林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名。[1]英國《泰晤士報》2008年組織專家委員會對43位美國總統分別以不同的標準進行“最偉大總統”排名,亞伯拉罕·林肯列為第一。
廢除奴隸制
1831年6月的一天,美國南方城市新奧爾良的奴隸拍賣市場上,一排排黑人奴隸戴著腳鐐手銬站在那里,他們都被一根根粗壯的繩子串在一起。奴隸主們走了過來,像買騾子買馬一樣仔細打量他們,有時還走上前摸摸他們的胳膊,拍拍他們的大腿,看他們是不是長得結實,肌肉發達,將來干活有沒有力氣。奴隸主們用皮鞭毒打黑奴,還用燒紅的鐵條烙他們。這時,幾位北方來的水手走了過來,他們都被眼前的悲慘景象驚呆了,其中一個年輕人憤怒地說:“太可恥了!等一天我有了機會,一定要把這奴隸制度徹底打垮。”
說話的這個年輕人正是亞伯拉罕·林肯,后來他當上了美國總統,真的實現了這個偉大的抱負。他一直把廢除奴隸制當做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這個過程卻并非一帆風順,要知道廢除奴隸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林肯之前有很多人嘗試過,但即便是杰斐遜和約翰·布朗這樣的先賢都失敗了,當時南方奴隸主勢力龐大,并用各種論調為奴隸制辯護。面對這些辯護,林肯一針見血的指出:盡管一大堆接著一大堆的書被寫出來以證明奴隸制度是美好的事情,我們卻從來沒有聽說有一個人愿意他自己當奴隸以便得到它的好處。
就任總統初期,林肯為避免國家分裂與戰亂,他曾試圖需求以和平的方式廢除奴隸制。但隨著戰爭的深入,林肯真正地認識到,要想真正廢除奴隸制,就必須要流血犧牲,和平的方式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林肯由于在內戰的最危急關頭,能夠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以革命的方式摧毀奴隸制,并解決人民對土地的要求,因而推動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評價: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02月12日—1865年04月15日),是美國第16任總統,首位共和黨總統,也是首位被暗殺的美國總統。他為推動美國社會向前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受到美國人民的崇敬。是世界歷史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領導了拯救聯邦和結束奴隸制度的偉大斗爭。人們懷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堅強的個性,他一直是美國歷史上最受人景仰的總統之一。盡管他在邊疆只受過一點兒初級教育,擔任公職的經驗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義意識,使他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現行的5美元紙幣上印的就是林肯的頭像,由此可見林肯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
共產主義革命導師馬克思十分高度地評價林肯說:“他是一個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不會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撓地邁向自己的偉大目標,而從不輕舉妄動,他穩步向前,而從不倒退……總之,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極其罕有的人物。”